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文科书院 > > 婆婆说这个家没我得散(李强李强)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婆婆说这个家没我得散(李强李强)

婆婆说这个家没我得散(李强李强)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婆婆说这个家没我得散(李强李强)

末末小语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婆婆说这个家没我得散》是末末小语的小说。内容精选:男女情节人物分别是李强的婚姻家庭,女配,家庭小说《婆婆说这个家没我得散》,由网络作家“末末小语”所著,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644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21 18:32:54。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婆婆说这个家没我得散

主角:李强   更新:2025-10-21 22:55:0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别人都说我婆婆周玉梅太强势,以后处起来有得受。可我心里门儿清,像我这种没啥大本事,

性格还有点软塌塌的“窝囊废”,能遇到这么个强势的婆婆,简直是上辈子烧了高香。

1.我第一次以李强女朋友身份登门时,那阵仗,现在想起来手心还冒汗。

他们家那时候已经从村里的两间土房搬到了镇上,但房子依旧简朴。我婆婆周玉梅,

个子不高,瘦瘦巴巴,但一双眼睛亮得慑人,看你的时候,像能把你的五脏六腑都看穿。

饭桌上,简单的几个家常菜,我紧张得只敢夹眼前的。碗里的米饭还没下去一小半,

我婆婆放下筷子,目光直接落在我脸上,开门见山:“小林,

听强子说你在县里那个纺织厂当会计?”我赶紧咽下嘴里的饭,规规矩矩地回答:“是的,

阿姨。”“一个月挣多少?你们厂子效益怎么样?你对以后有啥打算没?”问题一个接一个,

毫不拖泥带水。我脸腾地一下就红了,瞥了眼旁边的李强,他脑袋都快埋进碗里了,

一声不吭。我公公老李更是,只会憨厚地笑着,说:“吃菜,吃菜。”我心里打鼓,

但还是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一个月……基本工资加补贴差不多一千八。厂子效益还行,

就是……感觉没啥上升空间。以后……就想看看能不能考个证,换个好点的工作。

”我声音越说越小,感觉自己像在参加一场毫无准备的面试,而且表现糟糕透顶。没想到,

我婆婆听完,紧绷的脸上居然缓和了些,她重新拿起筷子,给我夹了一筷子炒鸡蛋:“嗯,

实在,不飘。强子就需要个稳当的。行了,吃饭吧。”就这么简单?我懵懵的。

后来李强送我出门,挠着头嘿嘿笑:“我妈就这脾气,你别介意。她这是……认可你了。

”2.婚礼办得不算铺张,但该有的都有,井井有条,全是我婆婆一手张罗的。我和李强,

加上我那个同样没啥主见的爸妈,基本就是让干嘛干嘛。婚礼当天,敬酒环节刚结束,

累得我脚跟发软,婆婆把我拉到新房,从怀里摸出个用红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裹,

塞进我手里。“拿着。”她语气还是那样,不带多少商量的余地。我打开一看,

是几本有些年头的存折,还有一张崭新的银行卡。我吓了一跳,像捧着烫手山芋:“妈,

这……这是干嘛?”“咱们家不兴那些虚头巴脑的,”她看着我,眼神锐利却莫名让人安心,

“你是个会过日子的,钱归你管。家里的大事小情,外面需要打点的,归我管。强子跟他爸,

是指望不上的,以后这个家,就得咱们娘俩多操心。”她顿了顿,补了一句,

“密码是强子生日。”那存折沉甸甸的,里面不仅仅是钱,更像是一个家族的重量。

我鼻子有点酸,重重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在这个陌生的新家庭里,

我好像找到了一座可以依靠的山。怀孕初期,我反应厉害,闻不得油烟,吃啥吐啥。

有一天深夜,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哗啦啦砸得窗户砰砰响。

我忽然馋以前大学门口那家摊子的酸辣粉,想得抓心挠肝,翻来覆去睡不着,嘴里直冒酸水。

李强在旁边睡得呼噜震天,我推了他几下,他含糊地“嗯”了几声,翻个身又睡了。

我叹了口气,自己摸黑起来想去客厅倒杯水压一压。刚打开房门,

就看见婆婆房里的灯也亮着,她披着外套走出来,压低声音:“怎么了?不舒服?

”我不好意思极了,小声说:“没……就是,

突然有点想吃酸辣粉……就大学城那家……”她没多话,只是点了点头:“回去躺着,

别着凉。”说完,她转身回屋,窸窸窣窣地换衣服。“妈,这么大雨,算了……”我急忙说。

她没理我,直接拿着把旧伞就出了门。我看着窗外如注的暴雨,心里又愧疚又期待。

在沙发上等着等着,竟然迷糊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被玄关处轻微的响动惊醒。

我抬头一看,婆婆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裤脚还在滴水,花白的头发黏在额角。

她手里提着一个厚厚的塑料袋,里面稳稳地放着那个印着红色店标的打包碗。

她小心地把碗拿出来,递给我,碗壁还滚烫着。“快,趁热吃。那家店差点关门了,

我好说歹说,人家才重新开火给做了一份。”她声音带着雨夜的寒气,有些沙哑。

我捧着那碗滚烫的、散发着熟悉香味的酸辣粉,眼泪一下子就没忍住,掉进了汤里。

“妈……谢谢您……”“傻话,快吃。”她转身去拿干毛巾擦头发,背影瘦小,

却像能扛起一切。3.而第二天早上六点,我因为孕吐醒来时,

厨房里已经传来了小米粥熬煮的咕嘟声,她像往常一样在忙碌,

仿佛昨夜那个顶风冒雨为我跑遍半个城市的老人,只是我的一个梦境。孩子出生后,

婆婆更是把我们这个家扛在了肩上。从帮我坐月子,到给孩子换尿布、洗澡、做辅食,

她无所不能。我和李强手忙脚乱,笨手笨脚,常常是越帮越忙。婆婆看不过眼,

常常是直接“夺权”:“行了行了,一边待着去,别在这儿碍事!”她指挥若定:“强子,

去把热水拿来!”“小林,你去歇着,看书去也行,这儿用不着你。”“老李!

杵在那儿当门神呢?去把阳台那堆衣服收了!”我们三个,就像她手下的兵,指哪儿打哪儿,

虽然偶尔觉得憋屈,但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她做的决定,总是最高效、最正确的。

孩子大一点,要考虑上学了。城里的教育资源好,但房价也高得吓人。我和李强那点工资,

刨开开销,攒下的钱距离首付还差一大截。我们俩愁得相对无言,除了叹气,

就是想不出任何办法。我公公更是蹲在阳台,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烟雾缭绕,

也熏不出个主意。关键时刻,又是我婆婆站了出来。某个周末晚上,她把我们全家叫到客厅,

茶几上摆着她那个厚厚的笔记本。“哭丧着脸有什么用?能当钱花?”她打开本子,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我算过了,咱们家现在所有能动用的,加上我早年攒下的,

还有你们小两口的公积金,差不多有这个数。”她报出一个数字,比我和李强预想的多不少。

“妈,您哪来那么多……”我惊讶。“你别管,”她打断我,“这些年,地里刨食,

镇上摆摊,后来做点小生意,一分一分抠下来的。”她眼神扫过我和李强,

最后定格在我公公身上,“老李,把你那点棺材本也拿出来吧,别藏着了,给孙子读书用,

不亏。”我公公嗫嚅了一下,在婆婆的注视下,最终还是起身回屋,拿来了一个存折。

“还差一些,”婆婆用笔敲了敲本子,“我去借。亲戚朋友,总能凑点。

咱们就买学区那个老破小,先占上学位!房子旧点怕什么?以后有钱了再换!

”4.她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开始挨个打电话,语气不卑不亢,既有恳求,

也有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坚决。那段时间,我看着婆婆为了首付奔波,心里酸涩不已。

我和李强,作为孩子的父母,却如此无力。最终,首付凑齐了。签购房合同那天,

婆婆指着我和李强的鼻子,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房子是买下了,往后二十年,

你们俩给我勒紧裤腰带还债!谁都不许喊苦喊累!”我和李强拼命点头。那一刻,

我对婆婆的感激和敬佩,达到了顶点。没有她,我们这辈子可能都不敢想能在城里买房。

我老公李强,性格随了我公公,老实,内向,甚至有点懦弱。在单位就是个“老黄牛”,

干活最多,但一到评优评先、晋升提拔,他就成了隐形人。年前,

他们公司有个项目组长的空缺,待遇能高一大截。他明明资历、能力都够,

却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回家只会跟我唉声叹气,抱怨领导不识货,同事会钻营。

婆婆知道后,饭桌上把筷子“啪”地一放,声音不大,却让我们所有人都心里一凛。

“没出息的东西!”她盯着李强,“机会是等来的吗?是争来的!你闷着头干活,

谁知道你能耐?你以为领导天天闲着,就盯着你看谁干活多?”李强被骂得抬不起头。

“明天就去报名!”婆婆命令道,“报告不会写?我教你!不敢去说?我陪你去!

”5.那天晚上,婆婆逼着李强把竞聘报告写出来,她就在旁边坐着,

一条一条地给他捋思路,教他怎么说场面话,怎么突出自己的成绩。那个严厉劲儿,

比公司的HR总监还吓人。李强一开始磕磕巴巴,后来在婆婆的“高压”下,

居然也慢慢说出了点门道。第二天,李强还是胆怯,磨磨蹭蹭不想去公司。婆婆二话不说,

换好衣服:“走,我送你到你们公司楼下。”我真没想到,婆婆真的跟着去了。

她在公司马路对面站着,对李强说:“我就看着你进去。你要是连这点胆子都没有,

就别认我这个妈!”李强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在风中略显单薄的身影,一咬牙,

转身走进了公司大楼。后来听说,他那天发挥得超常,居然真地把那个职位争到了手!

工资涨了一截不说,整个人也因为这次成功的经历,自信了不少。事后,

我和我公公只会傻乐,对着婆婆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还是妈/老婆有办法!

”而我公公,更是离不开婆婆的典型。前年,他不知被哪个老哥们忽悠,瞒着婆婆,

把家里准备换车的十几万块钱,偷偷拿出去搞什么“高回报投资”,结果可想而知,

血本无归。他吓得不敢回家,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到半夜。最后还是婆婆,

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把他那几个老哥们全都“请”到了家里。她没吵也没闹,

就在客厅一坐,面前摆着茶水,条分缕析,从法律条文到人情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她语气平静,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把那几个原本还想推诿扯皮的大老爷们说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最后,对方愣是东拼西凑,

把大部分钱还了回来。事后,我公公红着眼圈,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蹲在婆婆面前,

嘟囔着:“玉梅……这个家……没你早散了……”婆婆瞪了他一眼,眼神里有责备,

但更多的是一种认命般的无奈:“知道就好!以后把你的钱包给我捂紧了!再敢瞎折腾,

看我不收拾你!”6.如今,婆婆跟我们住在城里,每天帮我带娃、做饭、洗衣服,

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我每天下班回家,总有热饭热菜,孩子被照顾得妥妥帖帖。

我能安心在工作上虽然依旧没什么大成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全靠婆婆坐镇中央。

昨天我又加班,回到家已经快十一点。屋里只亮着一盏落地灯,光线温暖。婆婆戴着老花镜,

坐在灯下的椅子上,手里针线穿梭,正缝补着什么。我换好拖鞋,轻手轻脚地走过去,

怕吵到已经睡下的孩子和李强。走近一看,我愣住了。那是我一件浅蓝色的旧衬衫,

领口磨得起了毛,袖口还有一块以前不小心沾上一直没洗掉的咖啡渍。

我早就把它扔在旧衣回收袋里了,准备哪天扔掉。“妈,这衣服我都不要了,您还补它干嘛?

”我挨着她坐下,看着她熟练地飞针走线。她抬起头,从老花镜上方看我,

眼神在昏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带着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安宁:“怎么不要了?

这料子还好着呢。你看,领口我给你用同色线细细缝一遍,看不出来。袖口这里,

我绣个简单的小图案遮一下,保准跟你新买的一样。”她顿了顿,

手指轻轻抚过那块洗得发白但依旧柔软的衣料,声音里带着一种我从未听过的、柔软的怀念,

“这是你第一次来家里穿的那件吧?我记得清楚,就是这件浅蓝色的,衬得你皮肤白,

文文静静的。舍不得扔。”我彻底怔住了。那么久远的一点小事,

连我自己都早忘了那天穿了什么,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连细节都记得。

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毫无预兆。喉头像是被什么死死堵住,哽得生疼。

积压了太久的依赖、感激、崇敬,还有那么一点点对自己和丈夫“不争气”的懊恼,

全都化成了止不住的哽咽和颤抖。我几乎是踉跄着扑过去,像个小孩子一样,

把脸埋在她温暖而干瘦的腿上,眼泪瞬间就濡湿了她的裤子。

“妈……对不起……让您这么辛苦……没有您……没有您我可怎么办啊……”我语无伦次,

哭得不能自已。我感觉到她温热的手,停顿了一下,然后,一下,一下,轻轻地,

极有耐心地拍着我的背,带着一种能安抚一切焦躁和不安的稳定节奏。过了一会儿,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带着一种我从未听过的、柔软的疲惫,

和她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形象截然不同。“傻孩子,胡说什么呢。”她的声音低沉而温和。

她的手依旧一下下拍着我的背,掌心因为长年劳作而粗糙,摩挲在衣服上,

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却让我感到无比的心安和踏实。“是这个家,是妈,没有你不成。

”她轻轻地说,语气那么自然,那么肯定,仿佛在陈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而在这间小小的客厅里,在温暖的灯光下,我趴在婆婆的腿上,

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觉到,所谓的“强势”,并非控制与压迫,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