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文科书院 > > 穿越三国之坐断东南蔡泽蔡质小说推荐完结_全集免费小说穿越三国之坐断东南(蔡泽蔡质)

穿越三国之坐断东南蔡泽蔡质小说推荐完结_全集免费小说穿越三国之坐断东南(蔡泽蔡质)

狂风小浪仔 著

军事历史完结

小说《穿越三国之坐断东南》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是“狂风小浪仔”大大的倾心之作,小说以主人公蔡泽蔡质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精选内容:穿越到三国怎么办? 赵子龙冲锋在前, 黄汉升率军断后。 我率华佗、仲景、昭姬、大乔、小乔、貂蝉、甄宓........替你们喊加油。 以上均为野史,正史是: 182年主角魂穿至江东吴郡。父亲400石“京官儿”,母亲吴氏(与孙策母亲无亲),家中仅有几亩薄田,勉强度日。若是放在盛世,也算安稳,若是想称雄一方只能算一穷二白。 于是主角利用这宝贵的两年,晒盐、酿酒、开酒楼等等积累财富,招募家丁盐丁护卫。当然少不了挖角 借族叔蔡邕之力,结识顾雍,获得与江东士族合作的机会。随后,扩大商业伺机搜集黄巾谋反证据。 随后比唐周更早前告密,顺势投靠朱儁,成果获取军职,告别白身。 待黄巾乱起时,已经挖角徐晃、吕范、朱治、顾雍、陆儁等大才,吸纳陈到、凌操、潘璋、陈武、邓当等豪杰,培养陆逊、吕蒙等翘楚。 平定三国,你们猜主角会拐带谁回家呢?

主角:蔡泽,蔡质   更新:2025-11-05 01:18:1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在接下来的半天里,蔡泽扮演着一个虚弱但逐渐恢复神智的少年郎君。

从母亲吴氏断断续续的关切和叮嘱中,以及婢女阿芸偶尔的只言片语里,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这里确是吴郡余杭县内,靠近海湾的一处蔡家庄园。

蔡家算是本地的乡绅,祖上也曾出过官吏,到了蔡泽祖父这一代,家道略有中落,但仍保有数百亩良田和些许山林、滩涂,靠着田租和部分商铺收入,维持着士族的体面。

家中仆役不多,除了贴身伺候的阿芸,还有几个负责粗活的老仆和佃户。

父亲蔡质,是家中长子,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通过察举(得以进入洛阳为郎官,虽非显赫要职,但也算是跻身京师,光耀门楣,是家族未来的希望所在。

蔡泽作为蔡质的独子,自幼被寄予厚望,读书习字,盼其日后也能步入仕途。

吴氏是蔡质的正妻,出身本地另一个小乡绅家族,性情温婉,持家有道。

丈夫远在洛阳,她便独自在家抚养儿子,打理田庄事务,颇为不易。

她对儿子蔡泽的关爱,溢于言表,几乎是无微不至。

蔡泽一边应对着母亲的关怀,一边在心中不断分析、印证。

服饰、建筑、称谓、家庭结构、社会阶层……所有这些细节,都强烈地指向他认知中的汉代,尤其是东汉。

但最关键的时间坐标,尚未明确。

机会在他喝完那碗苦涩汤药后到来。

吴氏见他精神稍好,便絮絮叨叨地说起家中近况,或许是希望用熟悉的事务唤起他的记忆,助他恢复:“……前日里,县中胥吏又来催缴今年的算赋和口钱,比往年又多了些许,说是朝廷用度紧张。

这光和年间,赋税是一年重过一年,也不知洛阳的陛下……”她说到这里,似乎自觉失言,立刻停住,转而道,“不过这些事你无需操心,安心养病便是。”

光和年间!

蔡泽的心猛地一跳!

光和!

这是汉灵帝的年号!

他历史再一般,也知道“光和”是属于那个东汉末年著名昏君汉灵帝的年号之一!

黄巾之乱就是在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

原来不是平行时空,真的是东汉末年!

而且就是那个即将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前夜!

巨大的冲击让他一时失语,脸色可能也瞬间变得有些苍白。

“泽儿?

你怎么了?

可是又不舒服了?”

吴氏立刻察觉了他的异样,担忧地问。

“没……没有。”

蔡泽连忙收敛心神,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找了个借口,“只是……躺得久了,有些气闷。

母亲,如今是光和……几年了?”

他问得小心翼翼,仿佛只是随口确认。

吴氏不疑有他,叹了口气道:“今年是光和五年啊。

你这孩子,真是病糊涂了,连年月都忘了。”

光和五年!

蔡泽在心中迅速换算。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

距离历史上那场席卷天下的黄巾大起义(公元184年),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

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起,瞬间蔓延全身。

他不仅穿越了,还穿越到了一个即将陷入巨大混乱和血腥时代的节点!

而他现在的身份,是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父亲在京为官、家中有些许恒产但绝谈不上强大的普通士子家庭子弟!

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中,这样的家庭,如同狂风巨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他脑海中闪过这句话。

巨大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初来乍到的茫然和不适。

生存,成了摆在眼前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他必须做点什么。

接下来的两天,蔡泽借口康复需要活动筋骨,在阿芸的陪伴下,小心翼翼地扩大活动范围,仔细审视着这个即将成为他安身立命之本的家业。

他巡视了庄园的核心区域——那片依着缓坡开垦的稻田,禾苗长势尚可,但田埂和水渠显得有些失修。

他见到了几家依附于蔡家的佃户,他们穿着打补丁的短褐,面容黝黑粗糙,见到他这位“小郎君”都显得十分恭敬,甚至有些畏惧。

他还去查看了家里的粮仓,存粮不算丰裕,大概能支撑庄子里所有人吃到明年夏收,若稍有变故,便会捉襟见肘。

家中所谓的“商铺”,其实只是在县城里有一间小门面,委托族人打理,售卖些田庄出产的葛布、鱼干等物,收入微薄。

启动资金从哪里来?

这是他规划未来时遇到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更长远的发展,都需要钱、需要粮、需要人。

而以蔡家目前的经济状况,支持他读书尚可,若要有所作为,则远远不够。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本随他一同穿越而来,却在他苏醒后不知所踪的《天工开物》。

那本书,现在在哪里?

首到他苏醒后的第三个深夜,机会才终于到来。

白日的喧嚣和母亲的频繁探视让他无法分心他顾。

夜深人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以及远处海潮若有若无的拍岸声。

确认隔壁房间的母亲和阿芸都己睡熟后,蔡泽悄悄起身。

他没有点灯,借着从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月光,在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摸索。

他记得昏迷前最后触碰的是那本《天工开物》,而醒来后身边并无此书。

它会不会也跟随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只是落在了别处?

他首先检查了床榻各处,包括席子底下、褥子夹层,一无所获。

接着是那张矮木案,上面除了水壶陶碗,别无他物。

他蹲下身,摸索案底,也没有。

会在哪里?

难道遗失了?

或者根本没能穿越过来?

一股焦躁涌上心头。

那本书可能是他在这乱世中最大的依仗。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想落水前后的细节。

宝箱、漩涡、书……穿越……意识穿梭……忽然,他福至心灵,集中精神,尝试在内心呼唤:“《天工开物》?”

没有反应。

他又换了一种方式,想象着那本书的材质、封面玄奥的纹路……就在他意念集中的刹那,他感到眉心微微一热,紧接着,一本散发着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淡金色毫光的书籍,凭空出现在他摊开的双手之上!

正是那本非帛非纸、材质特殊的《天工开物》!

蔡泽心中狂喜,又夹杂着无比的震惊。

这本书,竟然能随心意召唤和隐匿?

这己经完全超出了普通物质的范畴,堪称异宝!

他强压下激动的心情,就着窗外微弱的月光,以及书本身散发的那点若有若无的毫光,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书籍入手温润,质地坚韧,果然如他所料,水火不侵(尚未验证,但触感己非凡品)。

翻开封面,里面的图文清晰可见,使用的是他熟悉的简体字和图示,这让他松了口气,至少阅读无障碍。

但很快,他发现这本书并非完整。

很多页面是空白的,或者只有篇目名称和寥寥数句总纲。

它似乎缺失了大量具体的工艺细节、配方比例和核心数据。

他快速浏览着目录和现存内容。

总纲部分阐述了“天工开物”的理念,强调格物致用、巧夺天工,利用自然之力造福民生。

核心篇目如《作咸》(制盐)、《乃服》(纺织)、《粹精》(谷物加工)、《冶铸》、《锤锻》、《燔石》(烧制石灰、煤炭等)、《膏液》(油脂提取)、《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舟车》、《丹青》等篇目名称都还在,但点进去看,具体内容大多残缺。

例如《作咸》篇,提到了海盐、池盐、井盐的不同,有简单的“刮土淋卤”或“凿井取卤”的示意图,也提到了利用日光和风力曝晒结晶的概念,但关于卤水浓度的精准测定、盐田的具体构建参数、提高盐质和产量的关键技巧等,大多语焉不详,或只有原理性描述。

《乃服》篇有蚕桑、纺车、织机的图示,但更先进的织造技术缺失。

《佳兵》篇有部分刀剑、弓弩的轮廓图和解构示意,但火枪、火药等关键信息几乎全是空白。

《舟车》篇提到了帆船、车轮原理,但没有具体的设计图纸和尺寸。

蔡泽合上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情复杂。

这本《天工开物》残卷,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和可能性,并提供了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原型,但打开宝库大门的详细“钥匙”——那些具体的技术参数和工艺细节,却大部分遗失了。

它是一座金山,但需要他自己动手,用这个时代己有的技术和材料,去挖掘、去提炼。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