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文科书院 > > 大晏首富从街边小摊开始(雍王霓裳坊)在线免费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大晏首富从街边小摊开始(雍王霓裳坊)

大晏首富从街边小摊开始(雍王霓裳坊)在线免费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大晏首富从街边小摊开始(雍王霓裳坊)

笏筠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笏筠”的现言甜宠,《大晏首富从街边小摊开始》作品已完结,主人公:雍王霓裳坊,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著名作家“笏筠”精心打造的现言甜宠,萌宝,甜宠小说《大晏首富:从街边小摊开始》,描写了角色 分别是霓裳坊,雍王,棉花,情节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品读!本书共14650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24 23:01:5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大晏首富:从街边小摊开始

主角:雍王,霓裳坊   更新:2025-10-25 04:50: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一个人的命运,究竟是写在星盘上,还是握在自己手里?当现代的商业逻辑,

撞上一个古老王朝的铜墙铁壁,是会粉身碎骨,还是会开出一条无人见过的新路?

都说无商不奸,同行是冤家,可我偏不信这个邪。我手里没有金手指,

只有一个写满陌生词汇的笔记,和一颗不肯认死的心。他们要的是钱,

我要的是规矩;他们想的是独吞,我想的是共赢。这上京城的繁华之下,

藏着多少人的血泪和挣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云家的云锦阁,不能倒。

从街边那方小小的布摊开始,我要让这天下看看,生意,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第 1 章我睁开眼的时候,脑子还是懵的。房梁是暗沉的木头,上面挂着几缕蛛网,

随着穿堂风轻轻晃。空气里有股子味道,是潮湿的土味,混着淡淡的草药味,

闻着就叫人心里发闷。一个穿着旧布裙的妇人坐在床边,眼睛红肿得跟桃子似的。

旁边站着一个半大的少年,头垂着,死死盯着自己的脚尖,好像那上面有什么稀世珍宝。

屋子中央的木桌上,一本账本摊开着,上面用红笔圈出的数字,格挣挣的,刺得我眼睛疼。

妇人开口了,声音有些哑,像是被砂纸磨过:“霓儿,我们家的云锦阁,

明天就要被锦绣庄收走了。”我坐起来,身上盖的被子很薄,有些扎人。我看着她,

又看看那个少年,最后目光落在那本账本上。我下了床,走到桌前,翻了一页账。

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数字很乱,亏空很大,像一张破了洞的网,怎么也补不上了。

我合上账本,心里反而静了。我对妇人说:“娘,把库房里那批滞销的蓝色棉布拿出来。

”我娘愣住了,眼泪又涌了上来:“霓儿,你这是说胡话呢?那批布压了快一年了,

颜色老气,质地也一般,卖都卖不出去,拿出来做什么?”旁边那个少年,我哥云峥,

也抬起头,一脸的不可置信:“妹妹,爹还在外面求人,你……你别添乱了。

”我没理会他们,自顾自地往库房走。库房在后院,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那批蓝色的棉布就堆在角落,灰扑扑的。我伸手摸了摸,布料有些粗糙,但厚实,耐穿。

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有什么东西炸开了。一个虚拟的、半透明的本子在我眼前展开,

上面是几行清秀的小字。关键词:滞销品。解决方案:单品爆款,体验式营销。单品爆款?

体验式营销?这是什么意思?我盯着那几个字,脑子里飞快地转。我不是原来的云霓了。

我是个从几百年后飘来的孤魂,一个学市场营销的毕业生。原来那个云霓,

因为听说家里要破产,一急之下,发了高烧,就这么没了。而我,占了她的身子。

我看着这堆蓝布,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这布,不是卖不出去吗?那就别卖布了。

我转身回屋,对我娘和我哥说:“娘,哥,把布搬出来。再找来针线、剪刀、尺子。

我们今天,不做布庄生意,我们做裁缝。”我娘哭得更凶了:“你这孩子,真是疯了!

我们哪会做什么裁缝啊!”我走到她面前,握住她冰凉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娘,

信我一次。云锦阁,不能就这么没了。”第 2 章我娘和我哥最终还是拗不过我。

他们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怀疑,但还是动手把那几十匹蓝布都搬到了前店。

云锦阁的门面不大,两扇木门已经有些破败。我把门大敞着,让午后的阳光照进来,

落在那堆蓝色的布上,颜色似乎也没那么难看了。我让我哥搬来一张大桌子,几张长凳,

就摆在店门口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我拿起剪刀,对着那匹布,比划了一下。

脑子里那个“商业灵感笔记”又跳了出来。单品爆款,就是要集中所有资源,

打造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体验式营销,就是要让顾客先感受,再付费。我清了清嗓子,

对我娘说:“娘,我们不做成衣,我们做半成品。”我娘眨巴着眼睛,一脸茫然。

“什么叫半成品?”我解释道:“我们设计几款最新潮的衫子、裙子的样子,

用这蓝布裁剪好,缝个大概。但是,腰身的大小,袖子的长短,都不收死。

我们把它挂在摊上,让路过的姑娘太太们免费试穿。”我顿了顿,看着他们的眼睛,

继续说:“试穿之后,觉得哪里不合身,我们当场量了尺寸,给她改。改到她满意为止,

再收钱。我们卖的,不是这块布,是这件合身的、独一无二的衣裳。

”我哥云峥是个实诚孩子,他挠了挠头,说:“妹妹,这……这能行吗?免费试穿,

那要是人人都试,没人买怎么办?我们不是白费功夫?”我笑了:“哥,你放心。

女人哪有不爱美的?只要我们的款式够新,改得够合身,她穿上身,照了镜子,

就舍不得脱下来了。这叫体验,一旦体验好了,她就成了我们的活广告。

”我娘还是不放心:“可是,我们哪有什么新款式啊?”我拿起一块裁下的布料,

在身上比划了一下。脑子里浮现出我在现代见过的那些改良汉服元素。

这个时代女装的形制还比较单一,大多是宽袍大袖。我要做的,就是稍微收一收腰,

把袖子做得窄一点,方便活动,再在领口或袖口做一点简单的滚边。这些改动很小,

但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我拿起笔,在纸上画出样子。一件是交领上襦,下配百褶裙。

另一件是对襟短衫,配一条长裤。我娘看着我画的图,眼睛慢慢亮了。

她虽然不懂什么叫营销,但她懂针线活。她一看就知道,这几样子,比市面上流行的,

要精神得多,也好看得多。“好,好样子。”她喃喃地说。我们一家三口,就这么开始了。

我画图,我娘和我哥负责裁剪、粗缝。院子里,一时间只剩下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

和针线穿过布料的“嘶嘶”声。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做了十几件半成品。

我把它们一件件挂在门口的竹竿上,晚风吹过,蓝色的衣衫飘飘荡荡,

像一群准备起飞的蝴蝶。我写了一块木牌,用最粗的墨笔,

在上面写了几个大字:“免费试穿,量身改衣,不满意不要钱。”我把牌子往摊前一立,

心里竟有几分紧张。这,是我的第一场仗。只能赢,不能输。第 3 章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我就起了床。我娘和哥也跟着起来了,三个人都是一夜没睡好。

我们把摊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就等着开张。上京的清晨很热闹,卖早点的吆喝声,

赶路的马车声,咭咭呱呱的,混成一片。云锦阁门口,很快就围了一些人。他们都指指点点,

看着我们挂出来的那些蓝衣裳,还有那块扎眼的木牌。“嘿,这云锦阁是穷疯了吧?

卖不出去的蓝布,做成衣裳,还免费试穿?”“可不是嘛,这年头,什么怪事都有。

别是骗子吧?”我听着这些议论,心里并不慌。我早就料到了。我搬了张小凳子,

坐在摊子后面,手里拿着针线,做着样子,气定神闲。我娘和我哥在旁边,

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看的人多,问的人也多,就是没人敢上来试。

太阳越升越高,晒得人有些发昏。我娘的额头都冒汗了,她悄悄拉了拉我的衣角:“霓儿,

要不……还是算了吧?”我摇了摇头。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粉色罗裙的姑娘,停在了摊子前。

她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梳着双丫髻,脸圆圆的,眼睛很大,像两颗黑葡萄。

她盯着一件交领上襦,看了很久。我站起身,笑着对她说:“姑娘,喜欢就试试呗,

不要钱的。”她脸一红,往后退了一步,小声说:“我……我怕穿不好看。”我走到她身边,

把那件衣裳取下来,递到她手里:“姑娘你这么好的底子,穿什么都好看。试试嘛,

就当图个新鲜。”她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周围的人群,一咬牙,

拿着衣裳就进了我们铺子里的试衣间。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是我们第一个顾客,

成败在此一举。过了一会儿,帘子一挑,她走了出来。所有人都安静了。

那件普普通通的蓝色棉布衫子,穿在她身上,竟然说不出的合身。腰身收得恰到好处,

衬得她身段窈窕。袖子比一般的要窄,显得手臂格外纤细。最绝的是那领口,稍微改了一下,

露出一小片白皙的脖颈,清秀又雅致。她自己跑到铜镜前,左照右照,眼睛里闪着光。

她转过头,看着我,声音里满是惊喜:“我……我从来没穿过这么好看的衣裳!

”周围的人也纷纷议论起来。“哎哟,这可真是,人靠衣装啊!”“是啊,

这蓝布看着不起眼,做成衣裳,这么好看?”我笑着走过去,拿着软尺:“姑娘,

哪里还不合身?我给你改改。”她兴奋地说:“腰这里好像还可以再收一点,还有袖子,

再短半寸就更好了。”我拿着粉笔,在她身上画好记号,让她脱下来。

我娘和我哥早就准备好了,我飞针走线,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改好了。姑娘再穿上,

简直是量身定做一般。她高兴得不得了,从钱袋里掏出几钱银子,爽快地付了账,

还多给了一钱,说是手工费。她穿着新衣裳,像只骄傲的孔雀,在街上走了好几圈,

给我们招来了好生意。接下来,整个上午,我们的摊子就没断过人。姑娘们一个个都来试,

试了就舍不得脱。我娘和我哥忙得脚不沾地,改衣服改得手都快抽筋了。

到了傍晚收摊的时候,我们数着今天赚到的银子,整整有五十多两。我娘捧着那些银子,

手都在抖,眼泪又下来了,这次是高兴的。我哥也咧着嘴笑,傻乎乎的。我看着满天的晚霞,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第一桶金,到手了。云锦阁,暂时保住了。

第 4 章靠着街边小摊的生意,我们不仅还了锦绣庄逼债的第一笔钱,还有了点盈余。

我娘和我哥的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我们把店里的账目清了清,又进了一批新布料,

照着我的法子,继续卖“半成品成衣”。云锦阁的生意,就这么一点点回来了。

街坊邻居看我们的眼神,也从同情变成了好奇,甚至是佩服。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树大招风,我们的做法,在上京城的布行里,算是另类。这不,麻烦很快就上门了。

那天下午,我正在店里教我娘怎么用一种新的针法做滚边,店外“嘎吱”一声,

停下一辆华丽的马车。车上下来一个胖子,穿着一身暗花绸缎,手里摇着一把玉骨扇,

挺着个肚子,像一只揣着蛋的企鹅。我一眼就认出他来了。锦绣庄的老板,钱万里。

也是上京布料商会的会长。钱万里一进门,就先用那把扇子掩着鼻子,

嫌我们店里染布的味儿重。他假惺惺地笑了笑:“哎呀,云老板,

听说你们云锦阁最近生意兴隆啊,可喜可贺。”我爹正好也在家,

他连忙上前陪着笑脸:“钱会长过奖了,都是托您的福,小本生意,混口饭吃。

”钱万里皮笑肉不笑地“哼”了一声:“云老板,你这就不是实话实说了。

你们这‘免费试穿’的法子,可是闻所未闻,厉害,厉害啊。”他话锋一转,

扇子“啪”地一声合上,“不过嘛,做生意,要讲规矩。你们这么搞,搅乱了市场行情,

别的布庄可有意见了。”我心里冷笑。什么扰乱行情,不过是动了他的蛋糕。

锦绣庄卖的是高档绸缎,我们卖的是平价棉布,根本不是一路人。但他怕的是,

我们的模式被学去,会影响到他的根基。我没等我爹开口,就走前一步,

福了福身:“钱会长说的是。我们也是走投无路,才想出这个笨法子,不敢坏了行里的规矩。

”钱万里斜着眼打量我,目光像蛇一样。“你就是云霓?听说点子是你想出来的?

”我点点头。“有点意思。”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小姑娘很聪明。不过,

聪明要用在正道上。我这次来,是代表商会给你提个醒。你这布料,都是从哪儿进的?

”我心里一沉。我知道他要说什么了。上京城的布料,大部分都掌握在商会手里。

我们以前进货的那些小批发商,看到我们生意好了,早就涨了价。现在,

钱万里这是要彻底断我们的路。果然,他慢悠悠地说:“商会最近定了新规矩。

为了整顿市场,所有布料,都得从商会指定的几家大商行统一采购。价格嘛,

自然也是统一的。像云锦阁这样的小店,怕是……没资格采购了。

”我爹的脸“刷”地一下白了。他颤着声说:“钱会长,这……这不是断我们的生路吗?

”钱万里摊了摊手,一脸无辜:“规矩嘛,总是要有的。我也是为大家好。云老板,

你好自为之吧。”说完,他摇着扇子,大摇大摆地走了。店里一片死寂。

我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我娘的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断我们的货源?这一招,

真是毒辣。没有布,我们就是再有能耐,也做不出衣裳来。云锦阁,刚燃起一点希望,

又要被掐灭了。我看着钱万里远去的背影,心里没有害怕,反而有一股火在烧。

你们觉得是同行是冤家,我看来,同行是伙伴。你想断我的路,正好,

让我有机会建一条自己的路。第 5 章店里愁云惨雾,我爹唉声叹气,我娘偷偷抹泪。

我哥云峥拳头捏得咯咯响,说要去找钱万里拼命。我拦住了他。“哥,别冲动。硬碰硬,

我们斗不过锦绣庄。”我坐在桌前,脑子里飞快地想着对策。钱万里这一手,釜底抽薪。

上京城的布料渠道被他把死了,我们确实买不到布了。难道就这么认输?我不甘心。

我的目光,落在了墙上挂着的大晏王朝地图上。上京城,是中心。可上京城外面呢?地图上,

上京周边有密密麻麻的小镇和村庄。我脑子里“叮”的一声,那个虚拟笔记本又跳了出来。

关键词:渠道下沉,合作加盟。渠道下沉?合作加盟?对啊!

我为什么非要盯着上京城这一个地方?上京城的布料商被钱万里控制了,那乡下的织户呢?

他们肯定不在商会的控制范围之内!我猛地站起来,

对我爹娘和哥说:“我们不去城里买布了,我们去乡下!”他们都愣住了。我爹说:“乡下?

乡下的织户,都是散兵游勇,布料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量也少,怎么够我们用?

”我摇摇头:“爹,此一时彼一时。以前我们开店,要的是稳定的、大批量的货源。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自己去收,一家一家地收。”我把我的想法全说了出来。

“我们直接去城外的村子里,找那些自己种棉、自己织布的农户。他们的布,

可能没那么精细,但胜在质朴,价格也便宜。我们以比市场上高一点的价格收他们手里的布,

他们肯定乐意卖给我们。”我哥还是担心:“可那样太慢了,我们今天要卖,

明天才能收到布,怎么来得及?”我笑了:“哥,你忘了?我们现在不是卖布,

我们是卖成衣。我们对布料的需求,不是那么急。我们可以一次多收一些,囤着。而且,

我们可以跟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我越说越兴奋,眼睛里都闪着光。

“我们不只是买他们的布,我们还要跟他们‘加盟’!我们跟他们签个简单的契约,

他们专门为我们织布,我们保证全部收购,并且给一个好价钱。作为回报,

他们要按照我们的要求,织出我们需要的规格和品质。这样,

我们不就有了自己专属的、稳定的货源了吗?”我娘听得一愣一愣的:“加盟?

这是什么新词儿?”我解释道:“就是合伙的意思。我们出钱出销路,他们出技术出人力,

我们一起赚钱。钱万里不是想断我们的货吗?他断不掉我们乡下的合作伙伴!这样一来,

我们不仅解决了货源问题,还团结了一帮人。那些小织户,肯定都被商会压榨惯了,

我们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能不跟我们一条心吗?”我爹听完,沉默了很久。他看着我,

眼神很复杂,有惊讶,有怀疑,但更多的是一种陌生的光芒。

他一辈子都在老老实实地做生意,从没想过这些门道。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爹老了,脑筋转不动了。这云锦阁,

以后就靠你了。”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和我哥云峥,租了一辆驴车,带上干粮和水,

出发了。我们出城,朝着地图上标示的、那些织户最多的村子走去。

驴车“格当嘚——格当嘚——”地走在土路上,扬起一阵尘土。我看着远处绿油油的田野,

心里充满了希望。钱万里,你以为你赢了?我的路,才刚刚开始。第 6 章乡下的路,

不好走。坑坑洼洼的,驴车颠得人五脏六腑都快移位了。走了大半天,才到了第一个村子,

叫“张家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安安静静的。我们一进村,就看到好几户人家门口,

都有织布机,发出“咿呀咿呀”的声音。空气里,有股草木灰和棉花的味道。

我们把驴车停在村口,我哥有点胆怯,拉了拉我的衣角:“妹妹,我们直接上门,

人家会信我们吗?”我拍拍他的手:“别怕,我们拿出诚意来。

”我们找到村里织布手艺最好的一个老伯家。老伯姓张,头发花白,背有点驼,

正在院子里整理一匹刚织好的土布。那布颜色有点发黄,质地也粗,但织得很密实。我上前,

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张伯,您好。我们是上京城云锦阁的,想来向您收些布料。

”张老伯抬起头,打量了我们一眼,眼神有些警惕:“云锦阁?没听说过。

你们上京城的布庄,不是都从商会进货吗?跑我们这穷乡僻壤来做什么?

”我笑着说:“张伯,我们是小本生意,想找点好布,也想跟织得好的人家交个朋友。

”我让人从车上搬下两匹我们店里剩下的、质量不错的棉布,又拿出一些点心和茶叶。

“张伯,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看看我们的布,这是上等的细棉。我们想收的,

就是您这样的好手艺织出来的布,但是,希望您能按照我们的要求来织。

”我把我的要求告诉他:棉花要弹得够蓬松,纱线要纺得够匀,织布的密度要达到一个标准。

我还拿出我画好的图纸,告诉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幅宽。张老伯听得直摇头:“姑娘,

你说的这些,太麻烦了。我们织了一辈子布,都是这么织的。哪有那么多讲究。”我没有急,

而是耐心地解释:“张伯,您听我说完。我们愿意用比市价高一成的价钱,

来收您按照我们标准织的布。而且,您织多少,我们收多少,绝不压价。

您再也不用担心布卖不出去了。”一成!这可不是小数目。张老伯的眼睛亮了一下,

但还是有些犹豫:“你们……不会是骗人的吧?”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

当场写了一份契约。上面写明了布料的标准、价格,还有我们的收购承诺。我按了手印,

让我哥也按了。我把契约递给张老伯:“张伯,白纸黑字,您放心。我们云锦阁,

开的是信誉,卖的是款式,不是谁的附庸。”张老伯看着那份简单的契约,

又看看我们诚恳的脸,沉默了许久,终于点了点头:“好!我信你们一次!

”消息一下子就在村里传开了。听说有上京的布庄愿意高价收布,而且包销,

村里的织户们都围了过来。我们一家一家地谈,一家一家地签契约。一天下来,

我们几乎把整个村子都谈下来了。回程的时候,我们的驴车上,装满了刚刚织好的土布,

还有十几份沉甸甸的契约。我哥赶着车,兴奋得直哼小曲。我靠在车板上,看着天边的晚霞,

心里暖洋洋的。断我的货源?正好,让我有机会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货源。钱万里,

我们走着瞧。第 7 章有了乡下织户这个稳定的后方,云锦阁的生意彻底活过来了。

我们不仅有了源源不断的、价格实惠的布料,而且因为织户们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织,

布料的品质比以前更稳定了。我给我们的新系列起名叫“乡织”,

主打一个质朴、舒适、价廉物美。这个系列一推出,立刻就受到了那些普通市民家庭的欢迎。

上京城里,很快就刮起了一股“乡织”风。云锦阁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我爹看着我整天忙进忙出,又是设计款式,又是算账,又是跟织户们打交道,

有时候会感叹:“霓儿,你真是个做生意的奇才。要是你是个男儿身,我们云家,何至于此。

”我总是笑着说:“爹,时代不一样了。女儿身,一样能顶天立地。”生意好了,

我的野心也大了起来。一家店,已经满足不了我了。那个“商业灵感笔记”上,

又跳出了新的词:连锁经营,品牌效应。连锁!对,我要开分店!把云锦阁的模式,

复制到上京城的其他地方。我把这个想法跟我爹娘一说,他们又吓了一跳。我娘说:“霓儿,

我们这才刚安稳几天,你又折腾。开分店,那得要多少钱啊?我们哪儿有那么多本钱?

”我早有打算:“娘,钱不是问题。我们现在生意好,可以先攒着。而且,

我们可以找人合伙。”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加盟连锁。

我们出品牌、出管理模式、出供货渠道,找有意向的合伙人,让他们出钱、出店面,

来开一家新的云锦阁。我们从中抽取一部分的管理费,并供应我们的布料和半成品。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用最少的钱,最快的速度,把云锦阁的旗子插遍上京城。我爹听完,

半天说不出话来。他觉得我这个想法,太惊世骇俗了。把自己的招牌和模式给别人用,

这不是培养竞争对手吗?我解释道:“爹,您想,上京城这么大,一家店能覆盖多少人?

我们多开一家店,就多一份收入,也多一份影响力。与其让别人来模仿我们,抢我们的生意,

不如我们主动出击,让他们变成我们自己人。我们把规矩定好,品质管好,所有的云锦阁,

都卖一样的货,用一样的服务。这样,我们的招牌才会越来越亮。这叫品牌。

”我爹虽然还是不太懂,但他选择相信我。他说:“好,爹听你的。需要做什么,

你只管吩咐。”于是,我们开始筹备开第一家分店。我选了址,在西城一个热闹的市集旁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