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文科书院 > > 颉利李世民《君王业》完整版在线阅读_颉利李世民完整版在线阅读

颉利李世民《君王业》完整版在线阅读_颉利李世民完整版在线阅读

最帅的九霄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最帅的九霄”的历史古代,《君王业》作品已完结,主人公:颉利李世民,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故事主线围绕李世民,颉利,魏徵展开的历史古代,历史,大唐,皇帝小说《君王业》,由知名作家“最帅的九霄”执笔,情节跌宕起伏,本站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94756字,78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5 18:46:33。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连载中。小说详情介绍:开局就是地狱模式:新皇登基,亡国危机。我的操作很简单:第一,用我哥的死对头当我的镜子;第二,把整个大唐变成一部战争机器;第三,让所有看不起我的敌人,都跪在我的脚下。

主角:颉利,李世民   更新:2025-10-15 20:13:3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吉。

长安城的空气里,却嗅不到半分喜庆。秋日的阳光本该是金色的,洒在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却只映出一片惨白。太极宫的晨钟敲得有气无力,仿佛也带着几分惊魂未定。

李世民站在两仪殿的窗前,身上那件刚刚穿上的、象征着至高无权的十二章纹冕服,重如山岳。他看不见殿外百官匍匐的山呼,也听不见礼官高唱的“万岁”。他的目光,穿透层层宫阙,投向北方。

那里,有二十万铁骑。

二十万,狼一样的突厥人,兵临渭水。

“陛下,百官已在殿外等候,请移驾承天门,接受朝贺。”内侍监的声音小心翼翼,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世民没有回头。他看着自己映在窗格上的影子,那张年轻而英武的脸上,没有半分登基的喜悦,只有一片冰冷的凝重。玄武门的血腥味似乎还未散尽,父皇的哀容犹在眼前,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这柄悬在李唐王朝头顶十余年的利剑,便毫不留情地刺了过来。

“朝贺?”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朕的贺礼,是颉利可汗的二十万大军吗?”

他缓缓转身,殿内灯火通明,却照不亮他眼底深处的阴影。房玄龄和杜如晦站在阶下,一身崭新的朝服,面色同样肃穆。他们是这场权力更迭中最大的赢家,此刻却笑不出来。

“陛下,”房玄龄上前一步,拱手道,“渭水之北,斥候来报,突厥前锋已至便桥,其势甚嚣。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有世家大族已在收拾细软,准备南逃。”

“逃?”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意却未达眼底,“他们能逃到哪里去?朕是天子,天子守国门。朕若走,这大唐,便完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这就是秦王,如今的天子。他的字典里,没有“退”字。

“陛下,臣以为,当固守长安,征集兵马,与之一战!”兵部尚书一派的官员早已按捺不住。

“不可!”萧瑀立刻反驳,“城中兵力不过数万,新募之军未经战阵,如何是虎狼之师的对手?一旦战败,宗庙社稷休矣!臣请陛下,暂避锋芒,以图后举。”

“一派胡言!天子出逃,与亡国何异?”

“固守是死,出逃是辱,请问尚书,何为上策?”

殿内顿时争论起来,声音嗡嗡作响,像一群被惊扰的苍蝇。李世民静静地看着他们,这些昔日的同僚、政敌,如今都成了他的臣子。他知道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固守是赌,出逃是输。

他需要的,是第三条路。

“都住口。”

一声轻喝,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角落里一个身影上。那人穿着一身从六品的朝服,身形清瘦,面容刚毅,正是前太子洗马,魏徵。

玄武门之后,李建成的旧党或杀或贬,唯有他,被李世民亲自点名,擢为谏议大夫。满朝文武,都说新皇这是在收买人心,是在炫耀自己的胸襟。

只有李世民自己知道,他需要这样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他所有愤怒、骄傲和错误的镜子。

“魏徵,”他缓缓开口,“你曾是太子建成麾下,最善谋略。依你之见,朕该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魏徵身上。这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陷阱。说战,是迎合主战派,却可能置皇帝于险地;说和,是长他人志气,更显得自己懦弱。

魏徵出列,长身一揖,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战与和,皆非上策。”

“哦?愿闻其详。”

“突厥兵临城下,意在劫掠,而非攻城。其势虽大,却失在骄横。若与之战,胜负难料,即便胜,长安亦必残破。若与之和,则需割地赔款,长其威风,后患无穷。”魏徵顿了顿,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的眼睛,“臣以为,陛下当亲赴渭水。”

“什么?”满堂皆惊。亲赴敌前,这是何等疯狂的想法!

李世民却眼中一亮,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颉利敢倾国而来,所恃者,无非是我朝内乱初定,新皇根基未稳。他料定陛下不敢出城,只会龟缩于高墙之内。若陛下能轻骑简从,亲至渭水便桥,与之对峙,必能出其不意,夺其心神。”

“然后呢?朕一人一骑,能挡住他二十万铁骑吗?”李世民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探寻。

“不能。”魏徵的回答干脆利落,“但陛下的龙袍可以。陛下的天子威仪可以。颉利要的是财帛,不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他更怕的是,大唐与他鱼死网破。陛下亲至,是示之以胆,而非示之以弱。再以金帛财货诱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可解此危局。”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良久,李世民爆发出大笑声:“好一个‘示之以胆’!说得好!”

他走下御阶,亲自扶起魏徵,拍了拍他的肩膀:“朕有你,如唐太宗有魏徵矣!”话一出口,他才意识到自己口误,但他不在乎。从今天起,他就是唐太宗。

他转身,目光重新变得锐利如鹰:“传朕旨意!高士廉、房玄龄留守长安,安抚百姓。尉迟恭、长孙无忌,点齐六府精兵,随朕出城!朕倒要看看,颉利的弯刀,是否快过朕的定国安邦之心!”

半个时辰后,渭水便桥。

秋风萧瑟,卷起河边的尘土。对岸,突厥的旌旗如林,铁甲连云,马嘶声此起彼伏,带着一股原始而野性的压迫感。

李世民一身戎装,立于桥头。他身后,只有尉迟恭等数十名铁骑,再往后,是列阵于长安城头的唐军,黑压压一片,沉默如山。

颉利可汗在亲兵的簇拥下,缓缓上前。他看着桥上那个年轻的汉人皇帝,眼中充满了轻蔑与探究。他本以为会看到一个惊慌失措的懦夫,却只看到一双平静得可怕的眼睛。

“你就是李世民?”颉利的声音粗犷而洪亮。

“朕,是大唐天子。”李世民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河岸,“可汗率大军至此,不知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当,”颉利勒住马,哈哈大笑,“只是听说你新登大宝,特来为你‘贺喜’。只要你们拿出足够的金帛牛羊,我便退兵,如何?”

赤裸裸的勒索。

李世民身后的尉迟恭早已按捺不住,手握钢鞭,怒目而视。

李世民却微微一笑,他缓缓从腰间解下自己的佩剑,那是一把跟随他南征北战、饮过无数鲜血的宝剑。他没有拔剑,只是将剑横于胸前。

“可汗看清楚了,”他朗声道,“这便是朕的贺礼。朕的剑,只为守卫大唐的疆土和百姓而出鞘。朕的身后,是万里江山,是亿万臣民。可汗想要财帛,可以。但不是勒索,而是赏赐!”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朕今日在此,并非惧你。朕是在告诉你,大唐,不怕战!但朕更愿与可汗结盟,共享太平。若可汗执意要战,朕便与你在这渭水边,决一死战!朕身后百万军民,必与可汗周旋到底!届时,可汗得到的,恐怕就不是财帛,而是一座破碎的长安和一支伤亡惨重的军队!”

他的话语,如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心头滚过。

颉利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看着李世民,又看了看长安城头那严整的军容,心中第一次泛起了疑虑。这个年轻的皇帝,疯了不成?还是他真的有什么后手?

他身后的突厥将领们也开始窃窃私语。他们是来抢东西的,不是来拼命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风声,马嘶声,心跳声,交织在一起。

最终,颉利可汗长叹一声,勒马后退了半步:“好,好一个大唐天子!我信你一次。三日之内,你将财帛送来,我便退兵。”

“一言为定!”李世民斩钉截铁。

他看着颉利率部缓缓退去,紧握着剑柄的手,才缓缓松开,手心已满是冷汗。

他赢了这一局,用胆识和气魄。但他知道,这并非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渭水之盟,是他作为皇帝的第一份耻辱,也是他奋发图强的最强动力。

他转过身,望着夕阳下雄伟的长安城,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这身衣服,从此刻起,才真正有了重量。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