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文科书院 > 悬疑惊悚 > 霓虹树下

霓虹树下

安徽老板 著

悬疑惊悚连载

《霓虹树下》中的人物周宇林树森拥有超高的人收获不少粉作为一部悬疑惊“安徽老板”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不做以下是《霓虹树下》内容概括:第一虹树下的尸体雨霓虹灯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晕染开一片模糊的光警探林树森站在警戒线凝视着那具斜靠在树干上的尸死者是一名年轻女约二十五六苍白的脸上凝固着惊恐的表仿佛在生命最后一刻见到了最可怕的景最诡异的她的双手交叠在胸捧着一片闪烁着微光的电子芯“林这已经是第三起”年轻刑警周宇撑着伞走过脸上写满忧“同样的作案手同样的地点选连尸体的姿...

主角:周宇,林树森   更新:2025-10-23 07:48:5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霓虹树下的尸体雨夜,霓虹灯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晕染开一片模糊的光晕。

警探林树森站在警戒线内,凝视着那具斜靠在树干上的尸体。死者是一名年轻女性,

约二十五六岁,苍白的脸上凝固着惊恐的表情,仿佛在生命最后一刻见到了最可怕的景象。

最诡异的是,她的双手交叠在胸前,捧着一片闪烁着微光的电子芯片。“林队,

这已经是第三起了。”年轻刑警周宇撑着伞走过来,脸上写满忧虑,“同样的作案手法,

同样的地点选择,连尸体的姿势都几乎一模一样。”林树森蹲下身,仔细观察那片芯片。

它在警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如同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霓虹。

“霓虹杀手”,媒体已经这样称呼那个看不见的凶手。“科技园区、商业区、现在的住宅区,

凶手似乎不在意地点。”林树森站起身,环顾四周。这是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

两旁种植着基因改造的霓虹树,夜晚时分,树干会发出柔和的蓝光,

与周围建筑的霓虹招牌交相辉映。

这也是案件得名的原因——每一起凶杀案都发生在这样的霓虹树下。

“死亡时间大约是昨晚11点到凌晨1点之间。”法医走过来,“和前两起一样,

没有明显外伤,没有挣扎痕迹,死因仍是未知。尸体被发现时就是这个姿势,

像是被精心摆放过的。”林树森点点头,目光投向远处闪烁的霓虹招牌。

这是一座科技与传统文化奇特地并存的城市,一边是拔地而起的智能大厦,

全息广告在夜空中舞动;一边是顽强生存的老旧街区,传统招牌依然散发着温暖的霓虹光芒。

“芯片带回去分析,看看这次能不能找到线索。”林树森下达指令,“扩大监控搜查范围,

询问周边居民,看看有没有目击者。小周,你负责跟进芯片的分析结果。”回到警局,

林树森站在案件墙前,凝视着三起案件的照片和线索。第一位受害者,张静,26岁,

科技公司程序员;第二位,李娜,28岁,广告设计师;第三位,刚刚确认身份的刘雨欣,

25岁,自由撰稿人。三名女性,年龄相仿,都生活在城市的不同区域,

工作领域也各不相同,表面上看毫无交集。但林树森坚信,连环杀手不会随机选择受害者。

一定有一条看不见的线,将这三个生命串联在一起。“林队,芯片分析结果出来了。

”周宇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既兴奋又困惑的表情,“和之前一样,这是一段记忆数据,

但这次...有些不同。”前两起案件中发现的芯片,

都储存着受害者生命中最快乐时刻的记忆片段。那种将美好记忆与死亡现场并置的诡异反差,

让整个警队不寒而栗。而这一次,似乎出现了变化。林树森接过分析报告,眉头紧锁。

“记忆内容是什么?”“是一段童年记忆,

刘雨欣和她父亲在一家叫作‘星光’的老式霓虹灯工厂里的场景。

但问题是...”周宇顿了顿,“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

刘雨欣的父亲在她三岁时就离家出走了,她根本不可能有与父亲在霓虹灯工厂的记忆。

”林树森抬起头:“所以这段记忆是伪造的?”“或者是被篡改的。”周宇补充道,

“技术部说,这段记忆数据的编码方式非常特殊,

使用了一种近乎失传的早期霓虹灯管编程技术作为加密基础。

”霓虹灯、虚假记忆、精心摆放的尸体...林树森感觉这个案子就像一团迷雾,

每当他以为抓住了一丝线索,却发现那只是另一条死胡同。第二天清晨,

林树森站在刘雨欣的公寓里。整洁、简约,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物品,

就像前两位受害者的家一样。书架上摆着几本关于霓虹灯历史的书籍,

桌面上放着一台老式笔记本电脑。“她们都对霓虹灯文化有兴趣。”林树森喃喃自语。

这是三名受害者之间第一个被发现的共同点。周宇从书房走出来,

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林队,你看这个。”文件夹里是一些老照片,

拍的是一家霓虹灯工厂的内部场景,工人们正在制作霓虹灯管。

照片背面写着“父亲的工作”。“刘雨欣不是没有父亲的照片吗?

”林树森记得资料上明确写着,刘雨欣的父亲早逝,她没有他的任何照片。

“这就是奇怪的地方。”周宇指着照片中的一个工人,“我查过了,这个人是陈建华,

‘星光霓虹灯厂’的老板,十年前工厂关闭后就失踪了。

”林树森凝视着照片中那个专注工作的男人,一种直觉告诉他,这个人可能是案件的关键。

“查一下陈建华,还有他的霓虹灯厂。”第二章 记忆的裂痕陈建华的档案简单得令人失望。

52岁,未婚,曾是城市最后一批传统霓虹灯制造商之一。十年前因经营不善关闭工厂后,

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没有犯罪记录,没有亲属记录,甚至连一张清晰的照片都难以找到。

“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周宇把档案扔在桌上,“我问了周边几个老商户,

他们记得陈建华是个沉默寡言的人,痴迷于霓虹灯制作技术,但对企业经营一窍不通。

工厂关闭后,有人看到他还在废弃的厂房里待了几个月,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林树森的视线落在档案中“星光霓虹灯厂”的地址上。“我们去那里看看。

”废弃的霓虹灯厂位于城市的老工业区,周围大多是同样被遗弃的厂房和仓库。

唯有这座工厂,外观破败,却隐隐透出一种异样的生机——厂房屋顶的霓虹灯招牌虽然残缺,

却仍在微弱地闪烁。“按理说,断电十年了,这些霓虹灯不可能还亮着。

”周宇抬头望着那断断续续的霓虹光芒,语气困惑。工厂大门紧锁,锁链上却不见多少锈迹。

林树森掏出手枪,示意周宇绕到后门进入。厂房内部堆满了废弃的霓虹灯管和各种制作工具,

灰尘覆盖了一切,但有一条路径被明显清理出来,通向厂房深处。循着这条路径,

他们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地方——厂房最里间被改造成了一个高科技实验室,

与外面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墙上挂满了显示屏,桌上摆放着各种精密的电子设备,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连接着无数线缆的头盔状装置。“这是什么?”周宇惊讶地环顾四周。

林树森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被墙上的照片吸引住了。那是三名受害者的照片,

每张照片下面都贴着她们的详细资料和生活轨迹记录。在照片旁边,是一张复杂的图表,

连接着多个名字,中心位置赫然写着“记忆移植计划”。“我们找到凶手的巢穴了。

”林树森轻声说,同时拔出手枪,警惕地环顾四周。在搜查过程中,

林树森在一个工作台上发现了一本日记。翻开内页,是陈建华的字迹:“第十七年,

记忆宫殿即将完成。只差最后一块拼图,

我就能找回失去的一切...”日记的内容令人费解,

充斥着关于记忆、霓虹灯和某种“净化”计划的晦涩描述。在最后一页,

林树森看到了一张熟悉的照片——他自己的全家福。为什么陈建华会有他的家庭照片?

林树森感到一阵寒意。突然,厂房外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林树森和周宇立即隐蔽起来,

只见一个穿着连帽衫的身影快速进入实验室,开始匆忙地收拾设备和文件。

就在那人准备离开时,林树森挺身而出:“警察!不许动!”那人愣了一下,

随即迅速向后方逃去。周宇立即追赶,林树森紧随其后。在废弃的工厂区间里,

展开了一场紧张的追逐。最终,他们在主厂房区堵住了那个人。周宇举枪警告:“停下!

否则开枪了!”那人缓缓转过身,摘下帽子,露出一张年轻却憔悴的脸。“我是陈星,

陈建华的儿子。”年轻人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会找到这里。”回到警局,陈星面对审讯,

始终保持沉默,直到林树森将三名受害者的照片推到他面前。“你认识她们,对吧?

张静、李娜、刘雨欣。”陈星的嘴角抽动了一下:“我不认识她们,

但我...承载着关于她们的部分记忆。”在接下来的审讯中,

陈星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的父亲陈建华是一位天才的霓虹灯工程师,

同时也痴迷于记忆研究。在妻子早逝后,陈建华试图通过技术保存关于她的记忆,

进而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记忆移植”理论。“父亲认为,

人类的记忆就像霓虹灯管中的气体,可以通过适当的电流被激活、重塑甚至转移。

”陈星的眼神飘忽,仿佛在回忆什么痛苦的事情,“他先是实验于动物,然后...是我。

”林树森想起档案中陈建华未婚无子的记录:“但资料显示陈建华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

”陈星苦笑:“因为我只是他‘创造’出来的。我的身体是他通过非法基因技术培育的,

而我的记忆...全部来自他人。”审讯室一片寂静,连记录员都停下了打字的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