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生来理发

第3章 被骗

发表时间: 2024-12-01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和陈宇那感情呀,就像掉进蜜罐里,越来越甜,越来越黏糊。

我们俩整天脑袋里都在勾画着未来的小日子,梦想着有个温馨得不得了的小家,说不定还能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在院子里疯跑瞎闹。

理发店的生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一合计,得嘞,再开几家分店,把咱这理发的小事业拓展到周边的城镇去。

可这是 80 年代呀,哪有现在这么方便!

通讯基本靠吼,哦不对,靠写信和传话,那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蜗牛爬还慢。

每次给分店传个话,都得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邮差大哥,或者托熟人带个口信,可这中间出岔子的时候多了去了,不是信丢了,就是话传得变了味儿,把人急得跳脚。

随着分店一家家开起来,管理的麻烦事那是一堆一堆的。

员工培训可真是让人头疼,那时候哪有什么专业的培训教程,全靠我们自己瞎琢磨。

给员工讲课就在那破破烂烂的小屋里,拿着块黑板写写画画,像个老学究。

服务的标准化制定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榜样可以抄,只能根据顾客的反馈和自己的经验一点点捣鼓。

财务方面,算盘珠子拨来拨去,账目还是经常出错,把人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有那么一阵子,我因为累得够呛病倒了。

陈宇这小子心疼得不行,一边照顾我,一边自己扛起了管理的大旗。

那些日子,他天天骑着那辆破二八自行车,在各个分店之间穿梭,风里来雨里去。

回到家都大半夜了,累得像条狗。

原本嘻嘻哈哈的他,这会儿也被压力压得笑不出来了,眼神都没了光彩,笑容也不见了踪影。

我看着他那样,心里头又愧疚又感动。

我这倔脾气一上来,病好了就不顾他拦着,又冲进工作里去了。

我们俩经常因为管理的事儿吵得脸红脖子粗。

我非要搞严格的标准化,觉得没规矩不成方圆;他却说得多点人情味儿,大家都不容易。

有一回,一个分店的员工出了岔子,把一个重要顾客得罪得不行,我们在处理方法上吵翻了天。

在 80 年代,虽说大家对服务要求没那么高,但这投诉也够我们喝一壶的。

我非要狠狠处罚,给其他人敲警钟;陈宇却非说先问问情况,说不定员工有苦衷。

我们在办公室里吵得那叫一个热闹,嗓子都喊哑了,我哭得稀里哗啦,陈宇气得脸都红成了关公。

吵完我扭头就跑,陈宇在后面追着,拉住我的手,眼睛里满是着急和无奈:“晓啊,咱都是为了这店好,可别因为这点事儿伤了感情哟!”

我一看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一下子就软了。

后来我们互相让一步,一起弄了个两边都能接受的管理办法,还经常组织员工培训和交流,让大家乐呵乐呵。

好不容易管理的问题解决了,分店生意也走上正轨了。

可谁能想到,这时候市场上突然冒出来一种新的美发技术,一下子把客人都吸引走了。

80 年代消息不灵通,等我们反应过来,客人都跑了不少。

而且,一些厉害的理发师被对手用高工资挖走了,资金链也断了,供应商天天堵门口要钱,我们简首掉进了大坑里。

为了弄钱,我们俩到处跑。

找银行贷款,人家一看我们是小理发店,理都不理;找朋友借,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能帮的也就那么一点。

陈宇天天出去应酬,想拉点投资,结果经常喝得醉醺醺回家。

我也没日没夜地研究新技术和营销办法,整个人都快累瘫了。

有一次,陈宇出去谈投资,居然碰到个骗子,差点把我们最后的一点老本都骗光。

我知道后,气得跳起来骂他:“你个糊涂蛋,这可是我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陈宇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眼泪吧嗒吧嗒掉。

就在我们觉得没希望的时候,一个以前的老顾客帮了大忙,给我们介绍了个投资人。

经过一番苦苦哀求,终于拿到了投资,算是喘了口气。

但麻烦还没完,新技术研发难上加难。

80 年代,很多材料和工具都稀缺得很。

我们想搞那种能让头发卷得自然又持久的烫发技术,可当时的烫发药水效果不好,不是太伤头发,就是卷度维持不了多久。

为了找到合适的药水,我们到处打听,写信给外地的厂家,还拜托出差的朋友帮忙寻找。

好不容易弄来了几种药水,又得在真人头发上反复试验。

那段时间,我和陈宇的头发都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一会儿烫卷,一会儿拉首,就为了测试药水的效果和掌握最佳的操作时间。

除了药水,烫发的工具也是个大问题。

当时没有那种自动控温的烫发机器,我们就自己琢磨,用灯泡加热、热水袋保温,各种土办法都用上了。

有好几次温度没控制好,不是把头发烫焦了,就是根本没烫出卷来。

而且,研发过程中还得考虑成本。

好的材料和工具都贵得要命,我们得精打细算,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每一笔开销都要在账本上记清楚,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响。

对手还在旁边使坏,到处说我们的新技术是抄来的,质量差得很。

好多客人听了都不敢来了。

店里的员工也因为压力大,人心惶惶,有的干脆说要走人。

我们一边哄着员工,一边拼命研发,忙得像个陀螺。

不过我们可没认输,咬着牙坚持。

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把技术搞定了。

新的技术一推出,客人又都回来了,店里生意又火得不行。

生意好了,我们扩大店面,招了更多人,分店一家接一家开。

我们的理发店在 80 年代的小镇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人人都夸。

回头看看这一路,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那些苦日子,现在都变成了宝贝。

我们知道,能有今天,全靠我们俩相互支持,也多亏了这个充满机会的 80 年代。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们手拉手,继续在 80 年代的大道上,欢欢喜喜地往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