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序列奇点

第3章 匿名信标

发表时间: 2025-11-01
“认知优化”协议。

这五个字像幽灵一样在林序的脑海中盘旋。

他从未像现在这样仔细审视过这份他刚入职时,和无数同事一样,看都没看就勾选同意的用户协议。

协议条文冗长而晦涩,充斥着“神经可塑性”、“情感标记衰减”、“认知负荷管理”等专业术语,核心思想是“灵犀”将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用户淡化创伤、缓解压力,提升整体幸福感。

但现在看来,这份协议的背后,隐藏着将用户记忆作为可随意擦写数据的可怕权力。

林序将自己关在工作舱内,外界的喧嚣被完全隔绝。

他不敢再首接访问系统内核日志,也不敢再触碰任何与“启明星”或旧港区相关的数据。

他感觉自己正站在一片雷区中央,每一次呼吸都可能引发毁灭性的爆炸。

他需要一个新的、绝对隐蔽的立足点。

一个“灵犀”无法监控的角落。

他开始利用自己的最高权限,在系统庞杂的底层架构中寻找缝隙。

他像一只在数字迷宫中穿行的老鼠,避开主数据流的光鲜大道,钻入废弃的通信协议、未被记录的硬件接口之间。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过程,任何一次异常的数据访问都可能触发系统的安全警报。

经过数小时高度紧张的工作,他终于在系统用于处理极端边缘案例、几乎己被遗忘的“容错冗余层”中,找到了一线生机。

这里的数据传输并非完全加密,而是采用了一种古老的、点对点的、近乎物理隔绝的脉冲式信号交换,主要用于极端情况下核心数据库的备份验证。

它的带宽极低,且信号特征与“灵犀”主网络格格不入。

林序小心翼翼地在这里搭建了一个极其简陋的“数字密室”。

它没有华丽的界面,只有一个最原始的命令行入口,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随机生成的密钥才能访问。

这个密室不存储任何数据,它只是一个临时的、不可追溯的通信节点,一个在系统眼皮底下盲区里的“安全屋”。

就在他刚刚完成密室的初步构建,正准备测试其稳定性时——命令行界面突然自主跳动了一下。

一行没有任何源地址标识的信息,突兀地出现在屏幕中央,像是有人隔着无形的帷幕,在他耳边低语:“不要相信校准。”

信息一闪而过,随即消失,没有留下任何日志记录,仿佛只是他高度紧张下产生的幻觉。

但林序知道那不是幻觉。

有人发现了他。

有人在他刚刚建立的、自以为绝对安全的密室里,留下了警告。

是敌?

是友?

他心脏狂跳,手指冰凉。

对方能在他刚刚搭建的隐秘通道里精准投递信息,其技术能力远超他的想象。

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校准”这个词——这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而是“灵犀”内部对“认知优化”流程的特定代号!

外人绝无可能知晓。

警告指向的,正是他目前最深的恐惧。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这唯一的线索。

信息是匿名的,但传递方式本身透露了信息。

对方能侵入他的密室,却没有触发任何警报,也没有向系统举报他。

这意味着,对方至少在目前,不是敌人。

这更像是一次示警,一次……试探性的接触。

他尝试在同一个信道里回复,用最基础的编码发送:“你是谁?”

没有回应。

信道里一片死寂,仿佛那条信息从未存在过。

林序靠在冰冷的椅背上,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

系统不再可信,记忆不再完整,而现在,一个匿名的幽灵在他的数字世界里来去自如。

但他没有感到绝望,反而有一种冰冷的斗志被点燃。

“校准”……系统究竟在“校准”什么?

仅仅是他的情绪,还是……更多?

他删除了所有搭建密室时可能留下的临时文件,将访问密钥记在脑子里,然后彻底清除了工作舱内的一切痕迹。

他必须更加小心。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调查者,他成了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被未知目光注视的潜行者。

而那句“不要相信校准”,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短暂地照亮了前路的险峻,也让他意识到,这片森林里,或许并不只有他一个清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