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失去控制的体重

第2章 稳定期的天平

发表时间: 2025-11-09
第二章:稳定期的天平林夏站在社区医院的体重秤上,不锈钢踏板凉得刺骨。

护士将冰凉的金属检测仪按在她锁骨下方,冰凉的触感顺着皮肤钻进骨头缝里。

电子屏闪烁三次,跳出“41.2kg”的数字,比昨天又轻了0.8斤。

“临界值是38kg,”护士撕下检测单时,指甲在纸页边缘掐出月牙形的凹痕,“你还有3.2斤的余地。

稳定期剩下57天,每天掉秤不能超过0.05斤,不然……”她没说下去,只是朝走廊尽头努了努嘴。

那里的墙上贴着张泛黄的通告,红笔圈着“BMI<16者,协议自动终止”,末尾用小字标着“终止即判定为生理机能失效”。

林夏攥着检测单往家走,指节捏得发白。

巷口的电子屏正循环播放《稳定期生存指南》,穿白大褂的专家举着食物模型讲解:“推荐每日分西餐进食,每餐热量控制在200大卡左右。

这里要注意,饮用水过量也会导致体重虚增,建议每次饮水不超过100ml,间隔至少1小时。”

画面突然切到健身房,往日挥汗如雨的器械区空荡得很,教练举着个电子秤苦笑:“现在私教课改教‘躺平式养生’了,推胸机上都贴着‘每小时消耗30大卡,慎练’。”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社区群弹出条新消息,是管理员用红色字体标注的:“紧急通知:3栋201室住户李娟(31岁,25-50岁区间),今日晨间体重37.9kg,BMI15.8,己触发协议终止条件。

相关部门己介入处理。”

下面附了张照片,急救车的蓝光在晨雾里闪得刺眼,穿防护服的人员正抬着盖白布的担架往车上送,担架边缘垂下的袖口空荡荡的,像片被风吹皱的纸。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李娟昨天还在群里问‘全麦面包能不能多吃半片’……我家隔壁张叔59岁,现在92斤,每天抱着秤哭,说再掉8斤就到头了。”

“别信那些‘快速增重药’,前天有个大姐买了黑市的激素丸,吃完首接送抢救室,医生说肝都快烂了。”

林夏划着屏幕,指尖冰凉。

她想起李娟——那个总在楼下超市抢无糖酸奶的女人,上周还笑着说“等过了稳定期,要一口气吃三个汉堡”。

如今人没了,连句像样的告别都没有。

对门的王阿姨提着菜篮子从超市出来,看见她就往手里塞了个热乎的白面馒头:“刚出锅的,趁热吃。”

馒头的热气透过塑料袋渗过来,暖得手心发潮。

林夏咬了一口,麦香混着淡淡的甜味在舌尖散开,这是她稳定期开始后第一次尝到带点甜的东西,眼眶突然有点发热。

“丫头别怕,”王阿姨拍了拍她的手背,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我年轻那会儿也经历过这阵仗,掉秤掉得心慌,后来发现啊,饿了就啃口馒头,渴了就抿口温水,日子总能过下去。”

林夏捏着剩下的半个馒头,突然想起上周在楼下碰到的汪洁。

那个总爱穿碎花裙的女人,手里总攥着包全麦面包,见人就笑盈盈地说“再掉两斤就达标”,可前天突然就没了消息。

今天社区群里发通知,说她“触发终止条件”,林夏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首到屏幕自动暗下去。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消息:“我在冰箱里冻了些糯米团子,你饿了就蒸一个,别硬扛着。”

她回到家拉开冰箱,冷冻层里整整齐齐码着六个白胖的团子,糯米皮上还留着母亲指尖捏出的小褶皱。

蒸团子的时候,林夏翻出那个银色金属盒——是昨天在衣柜角落找到的,上面刻着“LX-0715”。

她轻轻打开,里面没有冰冷的仪器,只有张泛黄的照片,是年轻时的母亲抱着襁褓里的她,背景是老厂区的红砖墙,母亲笑得眉眼弯弯。

照片背面有行娟秀的字:“愿我的夏夏永远不用怕掉秤,每天都能吃饱饱。”

蒸汽从锅盖缝里钻出来,带着糯米的甜香。

林夏咬了口团子,软糯的皮裹着豆沙馅,甜得恰到好处,不像别的甜品那样齁人。

她突然明白,稳定期的难,或许不只是体重秤上的数字,更是藏在数字背后的、那些想爱却不敢多吃一口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