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封神之晨

第2章 市井闻风

发表时间: 2025-11-06
一碗温热的米粥下肚,王晨感觉身上有了些力气。

王老实不放心他,特意请了半天假守在屋里,嘴里絮絮叨叨说着街坊邻里的琐事,大多是哪家的船又出海了,哪家的鱼获卖了好价钱,偶尔夹杂几句对关里局势的感叹——无非是苛捐杂税又重了些,关外的流民似乎又多了几个。

这些琐碎的信息,在王晨听来却暗藏玄机。

他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一边默默梳理着原主记忆里的陈塘关格局。

陈塘关不大,依海而建,分关内关外。

关内是官署、富户聚居之地,石墙高耸,守卫也森严些;关外则是普通百姓和渔民的住处,多是土坯房,沿着海岸线铺开,风吹日晒,显得有些破败。

他们家就在关外靠近城墙的地方,算是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爹,咱们关里,最近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王晨状似随意地问了一句,拿起粗布巾擦了擦嘴角。

王老实正蹲在地上修补一个破了洞的渔网——这是他闲时补贴家用的营生,闻言抬头想了想:“新鲜事?

倒是有一桩。

前几日总兵府那边动静不小,听说李夫人怀了孕,都快三年了还没生,总兵大人请了不少大夫,甚至还去城郊的龙王庙烧了香,可都没什么用。”

来了!

王晨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怀了三年?

那可真是稀奇。”

“谁说不是呢。”

王老实摇了摇头,手上的活计没停,“街坊们都在私下议论,说李夫人这胎怕是有些不同寻常。

还有人说……夜里路过总兵府,隐约能看到红光冲天,像是有什么神物要出世似的。”

红光冲天?

王晨记得,传说中哪吒出世时,的确有异象显现,乃是灵珠子转世,自带不凡之气。

看来,这位未来的混世魔王,是真的快要降生了。

“那总兵大人没说什么?”

王晨追问。

“李总兵性子严,谁敢在他面前乱嚼舌根?”

王老实压低了声音,“不过我听衙门里的老弟兄说,总兵大人最近心情不太好,对下头的兵丁训话也格外严厉,许是心里头急吧。

毕竟,这可是李家的第一个孩子。”

王晨点点头,没再继续问。

李靖此时尚未拜入阐教,还是个纯粹的武将,面对妻子三年未生的情况,焦虑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他恐怕想不到,自己盼来的这个儿子,会给他惹来多大的麻烦。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孩童的嬉闹声,夹杂着一个妇人的吆喝:“狗蛋!

跑慢点!

别撞到王大哥家的墙!”

王老实放下渔网,起身道:“我去看看,别让那帮皮猴把门撞坏了。”

王晨也跟着走到门口,靠在门框上往外看。

关外的街道不宽,泥土路面被踩得坑坑洼洼,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在追逐打闹,身上穿着打补丁的短褂,脸上沾着泥灰,却笑得格外灿烂。

其中一个皮肤黝黑、瘦得像根豆芽菜的少年,看到王晨,眼睛一亮,挣脱同伴的拉扯跑了过来,隔着门槛喊道:“晨哥!

你醒啦?”

这是邻居家的孩子,叫狗蛋,和原主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去海边摸鱼掏蟹。

“嗯,醒了。”

王晨对他笑了笑。

“太好了!”

狗蛋拍着手,凑近了些,神秘兮兮地说,“晨哥,我跟你说个事儿,你可别告诉别人。”

“什么事?”

王晨挑眉。

“我昨天去海边捡贝壳,听到两个穿着铠甲的兵大哥说话,”狗蛋压低了声音,小脸上满是严肃,“他们说……说海里头不太平,好像有大东西在水里翻涌,还说什么‘龙王爷不高兴了’,要派厉害角色上来看看呢!”

海中有大物翻涌?

龙王爷不高兴?

王晨心中又是一凛。

这显然和之前王老实说的巡海夜叉上岸能对上了。

看来东海龙宫那边,确实因为哪吒即将出世的事有了感应,开始加强戒备了。

“小孩子家别瞎听大人说话,”王老实走过来,拍了拍狗蛋的脑袋,“什么龙王爷,那都是骗小孩的。

快回家去,你娘该找你了。”

“才不是骗小孩的!”

狗蛋不服气地嘟囔了一句,但还是听话地跑开了,临走前还冲王晨挤了挤眼睛。

王晨望着他跑远的背影,若有所思。

看来东海的动静,比他预想的还要早一些。

这意味着,哪吒出世的日子,可能不远了。

“爹,咱们关里,有没有会些拳脚功夫或者……懂些门道的人?”

王晨忽然问道。

王老实愣了一下:“你问这个干啥?”

“我觉得身子骨太弱了,”王晨指了指自己这具少年身体,“那天要是力气大点,说不定就不会被浪卷走了。

想跟着学点东西,强身健体。”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想法。

在这个神魔环伺的世界,没有一副好身板可不行。

就算成不了仙神,学点粗浅的武艺傍身,遇到危险时也能多几分自保之力。

王老实闻言,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拳脚功夫……关里倒是有几个老兵油子会两手,但那都是杀人的把式,哪会随便教给外人?

至于懂门道的……”他挠了挠头,“倒是听说关外有个姓赵的老头,以前是走南闯北的货郎,后来在这儿落了脚,开了个小小的杂货铺,偶尔会帮人看看风水,算个日子什么的,不知道算不算你说的‘懂门道’。”

风水?

算命?

王晨心里微微一动。

在封神世界里,懂这些的人,未必就是普通人。

说不定是什么隐世的高人,或者至少是接触过修行界边缘的人。

“那杂货铺在哪儿?”

“就在街口,挨着张屠户的铺子,很好找。”

王老实叮嘱道,“不过那赵老头脾气怪得很,平时不怎么搭理人,你可别去招惹他。”

“我知道了,就是好奇问问。”

王晨点头应下,心里却记下了这个名字和地址。

接下来的几天,王晨一边养伤,一边借着散步的名义,把关外逛了个遍。

他看到了渔民们顶着风浪出海,归来时有的满载而归,满脸喜悦,有的却空着船舱,愁眉不展;看到了税吏凶神恶煞地催收赋税,百姓们敢怒不敢言;也看到了城墙根下蜷缩着的流民,面黄肌瘦,眼神麻木。

这就是真实的殷商末年,并非只有仙神斗法的奇诡,更多的是底层百姓在乱世中挣扎求存的艰辛。

王晨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沉重。

他知道,随着纣王的日益昏聩,西岐的崛起,这样的苦难只会愈演愈烈。

这天下午,王晨感觉后脑勺的伤口己经好得差不多了,便揣了两个王老实蒸的粗粮饼,朝着街口走去。

他想去会会那个姓赵的老头。

街口比别处热闹些,有卖菜的、打铁的、修鞋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王晨很快就找到了那家杂货铺。

铺子不大,一间门面,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用模糊的字迹写着“赵记杂货”。

铺子里光线昏暗,货架上摆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还有几样看不出用途的旧物件,蒙着一层薄灰。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的老头,正坐在铺子门口的竹椅上,眯着眼睛晒太阳,手里慢悠悠地摇着一把蒲扇,对来往的行人恍若未闻。

这应该就是王老实说的赵老头了。

王晨走上前,拱手道:“老人家,晚辈王晨,有礼了。”

赵老头眼皮都没抬一下,像是没听见。

王晨也不尴尬,自顾自地走到铺子前,装作看东西的样子,目光在那些旧物件上扫过。

忽然,他的视线停留在一个角落里的铜铃上。

那铜铃巴掌大小,造型古朴,表面布满了细密的纹路,看着有些年头了。

奇怪的是,周围明明有风,那铜铃却纹丝不动,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固定住了一般。

王晨心中微动,他记得在一些神话故事里,这种带有特殊纹路的铃铛,往往不是凡物,可能是用来驱邪,或者……镇压什么东西的。

他指着那个铜铃,问道:“老人家,这个铃铛怎么卖?”

赵老头终于有了反应,缓缓睁开眼,那是一双浑浊却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落在王晨身上,淡淡道:“你想要?”

声音沙哑,带着一股岁月的沧桑。

“只是看着好奇,问问价钱。”

王晨坦然迎上他的目光。

赵老头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咧嘴一笑,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这铃铛啊,不卖。”

“为何不卖?”

“它认主。”

赵老头指了指铜铃,又指了指王晨,“它说,你不是它要等的人。”

王晨心中一震。

认主?

这老头果然不是普通人!

他竟然能和这铜铃“对话”?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士兵的呵斥声,街道上的行人纷纷避让。

王晨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只见一队身穿铠甲的士兵簇拥着一顶轿子,正朝着关内的方向疾驰而来。

轿子周围的士兵气势不凡,腰间的长刀闪着寒光,一看就是总兵府的亲卫。

“这是……”王晨疑惑道。

赵老头重新闭上眼睛,摇着蒲扇,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总兵大人去城外龙王庙求子,这是回来了。”

王晨的目光落在那顶疾驰的轿子上,又想起了那位即将出世的混世魔王,心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或许,他可以借这次机会,创造一个和李靖接触的契机?

他看向赵老头,见对方又恢复了那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便不再多问,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晚辈告辞了。”

转身离开时,王晨似乎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还有一句模糊的低语,像是在说:“封神劫起,众生皆棋……偏偏来了个不守规矩的……”王晨脚步一顿,回头望去,赵老头依旧在闭目养神,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他的错觉。

他皱了皱眉,没再多想,快步汇入了街上的人流中。

总兵府的亲卫队伍己经远去,街道上恢复了喧闹。

王晨边走边琢磨着刚才的想法。

首接去总兵府肯定不行,但李靖刚从龙王庙回来,或许……他猛地一拍大腿,朝着海边的方向跑去。

龙王庙在陈塘关城外的海岸边,李靖既然是去求子,归来时必然会从海边那条路经过。

如果他能在那条路上“偶遇”,或许能找到机会搭句话。

当然,他不会傻到说些预言未来的话,他想到了一个更稳妥的理由——关于海况的异常。

无论是巡海夜叉上岸,还是狗蛋听到的传闻,都表明东海即将不太平。

他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向总兵大人禀报海边的异常,既合情合理,又能引起李靖的注意。

至于李靖会不会信,那就要看他的运气了。

王晨一路小跑,朝着城外的方向而去。

海风越来越大,带着更浓重的咸腥味,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

他能感觉到,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息,仿佛有什么大事,正在悄然酝酿。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后,赵记杂货铺里,那个古朴的铜铃忽然轻轻颤动了一下,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清响。

赵老头缓缓睁开眼,望着王晨远去的方向,浑浊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精光。

“有点意思……”他喃喃自语,摇着蒲扇的手,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