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四合院之我有百发百中技能

第4章

发表时间: 2025-10-29

李广回到阴冷的屋内,关上门,意识沉入那片一百立方米的空间。

七只麻雀安静地躺在那里。

他盯着这些用技能换来的“战利品”,心里盘算开来。

生火烹饪的风险太大,烟气和肉香在这敏感的大院里无异于自我暴露。

直接生吃?想到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和细菌,他立刻否决了这个念头。

饥饿尚能忍耐,病倒了在这年头可是要命的事。

“只能拿去交换了。”李广喃喃自语,目光似乎穿透了斑驳的墙壁,扫过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四合院。

三位大爷是指望不上了。

那位不知名的婶子已经帮过忙,不能再给她们添麻烦。剩下的…就只剩下后院的傻柱和许大茂了。

傻柱何雨柱,轧钢厂厨师,虽然脾气倔、嘴损,但骨子里不坏,而且作为厨师,对食材应该有兴趣。

许大茂,电影放映员,条件好,心眼多,爱占小便宜,但说不定也愿意换点野味打牙祭。

“先找傻柱试试。”李广做了决定。相比许大茂的精明,傻柱显然更直爽些。

他找出了一块相对干净的旧布,小心翼翼地从空间里取出七只麻雀用布包好。

推开房门,院子里,三大爷阎埠贵还在摆弄他的花坛,看到李广手里拿着个小布包往傻柱家走,推了推眼镜,好奇地多看了两眼,但没说话。

李广低着头,加快脚步,不想引起过多注意。

来到后院,敲响了傻柱的房门。

“谁啊?大清早的…”里面传来不耐烦的声音,伴随着拖鞋拖拉的动静。

门吱呀一声开了,何雨柱顶着乱糟糟的头发,披着件旧棉袄,显然是休息日刚起床不久,脸上还带着睡意。

“柱子哥,”李广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恭敬,“我这儿有点刚打的麻雀,挺新鲜的,想跟您换点吃食和零钱,您看…”

说着,他小心地掀开布包一角,露出里面七只羽毛完整的麻雀。

傻柱原本惺忪的睡眼顿时亮了一下。作为厨师,他对食材有着天然的敏感。

他接过布包,拎起一只麻雀掂量了一下,又仔细看了看羽毛和眼睛。

“嗯…是挺新鲜,刚断气没多久。”他专业地评判道,然后瞥了李广一眼,“小子,手挺巧啊,弹弓打的?不过这玩意儿,一只去了毛、掏了内脏,顶天也就一两肉,塞牙缝都不够。你想换多少?”

李广心里早有腹稿,但还是装作犹豫了一下:“柱子哥,您看…换三个窝窝头,再加一块钱,成吗?这大冷天的,弄点吃的也不容易…”他适时地表现出一点可怜相,但没过分。

傻柱眉毛一挑,习惯性地想压价:“三个窝窝头?再加一块钱?你小子还真敢开口!这麻雀浑身没二两肉…”他嘴上虽然嫌弃,但眼睛却没离开那几只麻雀,显然动了心。

厂里食堂虽然油水足,但野味的诱惑还是不一样的。

“这样吧,”傻柱做出肉痛的样子,“三个窝窝头,再加八毛钱!爱换不换!这年头,八毛钱能买不少东西了。”

李广心里快速盘算:三个窝窝头能顶一天多的饿,八毛钱…虽然少,但也是启动资金。重要的是和傻柱建立起联系。

他装作挣扎了一下,最终点点头:“行吧,柱子哥,就按您说的。以后要是再打着,还找您。”

“嘿,你小子…”傻柱乐了,似乎对“长期供应商”这个提议有点兴趣,“等着!”

他转身回屋,很快拿了三个黄黑色、掺着麸皮的窝窝头和几张皱巴巴的纸币出来,塞给李广,同时迅速拿回了那个装着麻雀的布包,像是怕李广反悔似的。

“谢了柱子哥。”李广接过东西,低声道谢。

“赶紧回去吧,外面冷。”傻柱摆摆手,关上了门,估计是急着去处理他的“野味”了。

李广攥着窝窝头和那八毛钱,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没有立刻回屋,而是先走到院子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小心翼翼地喝了两口冰凉刺骨的水,压下因为即将有食物而产生的急切。

回到自己冰冷的小屋,关紧门。

他坐在冰冷的炕沿上,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窝窝头咬了下去。粗糙的口感划过喉咙,混合着麸皮和一点点玉米面的味道,并不好吃,甚至有些拉嗓子。

他吃得很快,几乎没怎么咀嚼就咽了下去。

吃得太急,冷不防呛了一下,剧烈地咳嗽起来,眼泪都咳出来了。他赶紧拍拍胸口,又深吸几口气才缓过来。

自嘲地笑了笑,放慢了速度,但依然很快将三个窝窝头都吃了下去。

胃里被食物填充的感觉久违而踏实,虽然远未到丰盛,但那股令人心慌的饥饿感终于被驱散了。

饱腹感带来了清晰的思维。

他看着手里剩下的八毛钱。

“徒手扔石子效率太低,消耗也大。”他总结着上午的狩猎经验,“必须得弄个像样的武器。弹弓是最合适的,隐蔽,无声,材料也相对好找。”

他的目光在屋里搜寻起来。Y形的树杈…皮筋…皮兜…

树杈好办,外面树上就能掰,但需要机会。皮筋和皮兜比较麻烦。这个年代,橡胶皮筋可是紧俏货。

“或许…可以问问胡同里的孩子们?”李广想起早上看到那些拿着弹弓打闹的半大孩子,“用钱买,或者用麻雀换?”

八毛钱,或许能买到一些材料。或者,用空间里剩下的麻雀去换?

他开始仔细规划下一步: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获得制作弹弓的材料,如何更高效地使用技能,以及…如何更好地隐藏自己的秘密和收获。

这个早晨,他不仅收获了食物和第一笔“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在这个冰冷院落和艰难时代里,依靠自身技能活下去的一线曙光。

活下去,并且要活得更好,这个念头从未如此清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