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大伯买地供女孩上学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22
第1章“读书有啥用,迟早得嫁人出去!”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坚决不肯出钱供她读985名牌大学,是大伯卖掉祖田才让她圆了大学梦。

十年后,她风光回乡,送给父母一套房子,却只给了大伯600块钱。

在村民们的骂声中,她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01李婷婷的童年,就像她家院子角落那棵常年晒不到太阳的苦楝树,充满了苦涩和压抑。

她出生在青川县一个叫李家村的小地方。

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基本都姓李,多少有点亲戚关系,鸡毛蒜皮的小事,半天就能传遍全村。

她的父亲李建国,是个沉默寡言的庄稼人,背被田地和岁月压得有些驼,脸上的皱纹像村口那条被牛车碾了无数次的土路,纵横交错。

母亲张桂芳,嗓门大,爱唠叨,特别信奉“养儿子防老”和“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两句老话,简直把它们当金科玉律。

李婷婷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一个。

在这个重男轻女思想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小山村,女孩的出生并没给这个穷困的家庭带来多少欢乐。

父亲李建国从头到尾都没正眼看过襁褓里的她,更别说像其他父亲那样把她高高举起。

母亲张桂芳的月子过得满是叹息和抱怨。

她总在串门时对其他妇女说:“唉,要是个男孩就好了,白白浪费了一个名额。”

从小,李婷婷就比同龄孩子活得更小心翼翼。

她学会比别的女孩更早拿起扫帚,更早去冰冷的河边洗一家人带着汗味的脏衣服。

她把家里那三间摇摇晃晃的土坯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把作业本写得整整齐齐,连一个卷角都没有。

她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换来父亲哪怕一个认可的眼神,或者母亲一句温和的夸奖。

可是,没有。

父亲的目光总是越过她,望向远方,好像在期待一个永远不会出现的儿子。

母亲的唠叨里总夹杂着:“要是个男孩,现在都能下地干活挣钱了!”或者“女孩读那么多书干嘛,终究是别人家的,迟早便宜外人。”

这些话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密密麻麻扎在她敏感又脆弱的心上。

她不哭也不闹,只是把头埋得更低,把手里的书翻得更勤快。

读书是她唯一能抓住的、能逃离这里的救命稻草。

村里的小学,老师是民办的,教得马马虎虎,孩子们学得也懒散。

可李婷婷是唯一一个把课本翻到边角卷起、每道数学题都弄明白才肯罢休的学生。

她觉得,只要考第一,只要成绩单够亮眼,父母也许就会看到她的价值,就会稍微多爱她一点。

于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县城最好的高中,她的墙上贴满了鲜红的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