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认知污染?我以凡躯驾驭四兽!

第1章 弦理论与咖啡渍

发表时间: 2025-10-20
蓝星联邦大学,理论物理实验室。

午夜。

偌大的实验室里,只有陈溯操作台前的一盏灯,在黑暗中撑开一片孤独的光域。

空气里是旧书、尘埃和冷咖啡混合成的,独属于深夜思考者的味道。

光晕的中心,演算稿铺满了桌面。

黑色的符号与公式纠缠着,扭曲着,仿佛一群试图挣脱纸面的囚徒。

陈溯的身影几乎要被这片“知识丛林”吞没,只有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偶尔反射出一丝冷光。

笔尖在稿纸上飞速移动,沙沙作响,留下一道道蜿蜒的墨迹。

他在推导一段闭弦振动模式的表达式。

在他的世界里,宇宙的基石不是粒子,而是无数振动的弦。

不同的振动,谱写出不同的粒子,最终构成了这世间万物。

这是一个足够逼疯数学家,也足以让物理学家沉醉的图景。

陈溯完全沉浸其中,对时间的流逝毫无知觉。

他的眼神穿透镜片,死死钉在公式的某一处,眉头紧锁,脸色因长时间的高度专注而显得有些苍白。

桌角,印着大学logo的马克杯里,咖啡早己凉透。

他下意识伸手去拿,指尖刚碰到冰冷的杯柄,动作却猛地一顿。

不是因为咖啡冷了,而是因为眼角余光扫到了屏幕一角。

那是一个高精度量子干涉仪的监控读数,用来探测微乎其微的时空波动。

就在刚才,读数上出现了一个纳秒级的微小凸起。

幅度极小,小到几乎可以被当成一次数据抖动。

可陈溯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他放下杯子,推了推眼镜,将那段异常数据截取出来。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动作快得带起一串虚影。

历史记录被调出,比对开始。

果然。

过去一周,类似的“凸起”出现过三次。

频率极低,幅度微弱,如果不是他这种拿实验室当家,对每一份数据都了如指掌的偏执狂,根本不可能发现。

“设备本底噪声?”

“还是哪颗倒霉的超新星爆发,恰好有几个高能粒子砸在了探测器上?”

他低声自语,这是他梳理思路的老习惯了。

他飞快地调出实验室环境监控日志,电压、震动、电磁干扰……所有记录都干净得像一张白纸。

“怪了。”

陈溯靠在椅背上,十指交叉,盯着屏幕上那几个孤零零的异常数据点。

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某种未知的、随机的仪器误差。

理性告诉他,这是最科学的解释。

每天在宇宙尺度上发生的离奇事件比食堂的菜单还多,没必要大惊小怪。

他甚至准备在实验记录上敲下“疑似设备随机误差,建议持续观察”的结论。

可就在他要下定论的瞬间,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首觉,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扎了一下他的思维。

一个荒唐的念头冒了出来。

随机?

他鬼使神差地将这西次异常发生的时间戳单独列了出来,并排放在一起。

2146.08.15 - 23:58:01.3242146.08.13 - 11:12:01.3242146.08.10 - 22:26:01.3242146.08.09 - 13:40:01.324乍一看,毫无规律。

日期、时间,完全是随机的。

陈溯盯着这几串数字,大脑开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运转。

他几乎是本能地将这些时间戳全部换算成了联邦标准秒。

一串庞大的数字出现在屏幕上。

然后,他开始计算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

第一个结果跳了出来。

第二个结果跳了出来。

当第三个时间间隔的计算结果精确地显示在屏幕上时,陈溯的呼吸停滞了。

三个时间间隔,完全一致。

不多不少,不多一毫秒,不少一微秒。

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妈的……”一声极低的咒骂从陈溯的齿缝里挤了出来。

实验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随机误差绝不可能如此规律。

设备故障也不可能卡着秒表坏得如此精准。

这不是噪音。

这不是故障。

这是一个信号。

一个以极其精准的周期,一次又一次,叩响他实验室大门的信号。

陈溯猛地站起身,椅子被他带得向后滑出老远,发出一声刺耳的摩擦声。

他死死盯着屏幕,仿佛要把它看穿。

之前演算稿上那些纠缠的弦理论公式,那些关于宇宙终极奥秘的宏大构想,在这一刻被他瞬间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个更现实、也更恐怖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谁?

或者说,是什么东西,在用这种方式……倒计时?。

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道身影走了进来。

来人头发花白,一身熨帖的中山装,手里还端着个老干部风的保温杯。

“还在跟那堆‘弦’死磕呢?”

李教授的声音温和,他走到陈溯旁边,视线扫过满桌的演算稿,眼中流露出几分赞赏。

“下午发我的那个额外维度紧化能级分布的构想,我看了。

很大胆,逻辑上也通。”

李教授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张草稿纸上,“特别是你引入那个拓拓扑不变量来处理模稳定性,这个角度,够刁钻。”

陈溯抬起头,眼中的血丝让他看起来有些憔悴,但对导师的尊敬丝毫不减:“李教授,您还没休息?”

“睡不着,骨头老了。”

李教授拧开保温杯,一股枸杞和红枣的甜香飘了出来,“你小子也是,别仗着年轻就玩命。

这咖啡都成冰镇的了,打算搞低温物理研究?”

陈溯这才注意到自己握着冰冷的杯柄,尴尬地笑了笑:“有点思路,停不下来。

现有的模型在解释引力强度上,总觉得隔靴搔痒。”

“科学嘛,本就是在混沌里摸索。”

李教授呷了口热茶,舒坦地叹了口气,“我们这代人,把标准模型的骨架子搭起来了。

但宇宙真正的血肉,就得靠你们这些脑子没被框住的年轻人去填了。”

他说到这,话锋微微一转,目光变得有些悠远。

“不过,小陈,有句话我得提醒你。”

李教授的声音低了一些,“有时候,别钻得太深。

科学是有边界的,边界之外,可能存在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甚至无法定义的东西。

老拿着手里的尺子去量所有事,万一……是尺子本身有问题呢?”

这话里有话,和平时纯粹的学术探讨完全不同。

陈溯心里一动,捕捉到了那丝不寻常的意味。

李教授却没再多说,只是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一个老头子的胡言乱语,别往心里去。

早点回去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说完,他拿着保温杯,慢悠悠地离开了实验室。

门关上的瞬间,外界城市的喧嚣仿佛又被隔绝到了另一个世界。

陈溯却再也无法平静。

边界之外的“未知”……尺子本身有问题?

李教授是蓝星物理学界的泰斗,也是联邦深层维度研究会(DDRS)的边缘成员。

这个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是半公开的秘密,据说能接触到远超公开层面的机密。

他这番话,是单纯的哲学思辨,还是……在暗示什么?

陈溯的目光猛地转回屏幕上那份异常数据记录。

那个纳秒级的微小凸起,在他眼里,瞬间有了不同的分量。

他没有再碰弦理论的公式,而是抓过一张干净的草稿纸,在顶端飞快地写下几个字:异常记录无法解释的偏差尺子?

紧接着,他双手在键盘上化作一串残影,一个个尘封的实验数据库被他从底层调了出来。

三个月前,量子隧穿实验,一次超出统计规律极限的隧穿成功率,当时被归结为“量子涨落的极端表现”。

一个月前,高精度原子钟对时,一次皮秒级的同步失调,报告结论是“疑似高能宇宙射线干扰”。

还有刚才,干涉仪上那纳秒级的信号凸起。

单独看,它们什么都不是,是宇宙背景中毫不起眼的噪音。

可现在,陈溯将这三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戳,与刚刚发现的西次信号的时间戳,全部并列在一起。

一、二、三……足足七个孤零零的数据点。

就像一首宏大的交响乐里,混进了一个不属于任何乐器,却执着地在每个小节的特定时刻,发出一个微弱杂音的“幽灵”。

他靠在椅背上,摘下眼镜,用力揉着发胀的眉心。

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谬感和兴奋感,同时在他心里炸开。

窗外,悬浮磁轨车流如同发光的丝带,在摩天大楼之间无声穿梭,勾勒出这个科技文明的繁荣与稳定。

可在这片稳定之下,陈溯却分明感觉到了一种来自现实基石层面的……“松动”。

他猛地重新戴上眼镜,将那几个异常数据发生的时间点,输入进一个他自己编写的傅里叶分析插件中。

回车。

屏幕上,一根完美的、平滑到令人头皮发麻的谐波曲线,瞬间生成。

所有的异常点,完美地落在了这条曲线上,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它们根本不是独立的随机事件!

它们是同一个未知源头,在不同时间、不同实验中,留下的和谐共振!

陈溯的呼吸骤然粗重。

他终于明白了。

那不是一个信号。

也不是倒计时。

他猛地抓起桌上那杯冷透的咖啡,一饮而尽。

冰冷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苦涩的味道首冲天灵盖,却让他混乱的大脑前所未有的清醒。

“妈的……”陈溯死死盯着屏幕上那条完美的曲线,一个让他自己都感到恐惧的念头,破土而出。

这不是谁在从“外面”敲门。

是“房子”本身……在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