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榆钱儿”的倾心著京城赵槿安是小说中的主内容概括:父亲经在江南也算是富甲一我自小锦衣玉娇生惯但为了后世子孙的前我带着百万白嫁进了将军成亲后不仅孝顺公伺候相还拼死生下嫡奈何夫君不儿子不那就和离吧!这一我等的够久1既然相看两不如一别两签下和离书的那京城的天空特别我揣着父亲托人寄来的书信以及衙门开的公去了杨家镖委托人相送回江临行之丫鬟福妞愤愤不说这十里红妆真...
主角:京城,赵槿安 更新:2025-03-06 10:59:06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自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
但是,为了后世子孙的前途,我带着百万白银,嫁进了将军府。
成亲后不仅孝顺公婆,伺候相公,还拼死生下嫡子。
奈何夫君不爱,儿子不喜。
那就和离吧!这一天,我等的够久了。
1既然相看两厌,不如一别两宽。
签下和离书的那天,京城的天空特别蓝。
我揣着父亲托人寄来的书信以及衙门开的公验,去了杨家镖局,委托人相送回江南。
临行之前,丫鬟福妞愤愤不平,说这十里红妆真是白白喂了狗。
我倒是不在乎,毕竟,这点子银钱,对林家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就当打水漂了,来京城这些年,总要交些学费。
福妞心里憋屈得很,她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上面绣着一丛绿竹。
我知道,她舍不得那个孩子。
你放心,他很快会有一个新的母亲,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书香世家的小姐。
说实话,我也有点舍不得。
但是,我生的儿子,我最了解。
他和我真的很像。
一样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曾经的我,想要跨越商户和士族之间的鸿沟。
现在的他,想由武转文,自然也不想有一个满身铜臭味的外家拖后腿。
毕竟林家,除了银钱,别的什么也给不了他。
若是从前,我会难过,会怪自己出身不好。
现在却觉得,有些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岂是人力可改。
不是自己的,就算得到了,也终究会失去。
踏出将军府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牌匾。
最后在心底里为儿子祈祷,希望神佛保佑他得偿所愿,不要像我一样一败涂地。
这是我这个母亲,最后能为他做的。
然后转身,大步离开。
从此以后,功名利禄皆是过眼云烟。
这京城的一切,与我再无瓜葛。
我要滚回我的江南,去继承父亲的万贯家财。
2从京城到江南,陆路七天,水路四天。
杨家镖局的总镖头,以前和我父亲是兄弟。
从我太公那辈开始,两家就有了生意往来。
杨伯父一生走南闯北,膝下一儿一女。
父亲福薄,一生只有三个女儿。
当年杨伯父有意两家亲上加亲,十分看好我和他儿子。
不想遭父亲婉拒,此后两家虽然生意依旧,却终究不如以往亲厚,杨伯父也再未去过我家。
可这次父亲病重,快马加鞭来送书信的依旧是他们。
杨伯父待人以诚,甚至专门让杨姐姐跑这一趟。
如今我来到他们在京城的驻点,碰上打扮利落的杨姐姐,心中自是感慨万千。
当初年少之时,我俩感情最好,经常跟着杨大哥一起出去游玩。
三人总角之交,碰上江南好风景,自是流连忘返。
如今一晃多年,嫁人的嫁人,娶妻的娶妻,和离的和离。
真是物是人非啊!所幸今日遇见的不是杨大哥,否则真是不知该如何面对。
因为年少之时,我就知道杨大哥喜欢我。
但我只当他是哥哥,对他并无其他情谊。
我是父亲的第一个女儿,后来阿娘在生妹妹的时候难产去世。
父亲并未再娶正妻,而是纳了很多妾室。
我知道,他想要一个儿子。
但天不如人愿。
那么多姨娘,最终还是只生出来了一个女娃娃。
后来,父亲像是死了心,专注于培养三个女儿。
那时,我有凌云志,父亲愿做攀云梯。
自然是看不上杨大哥。
如今梦碎,遭人奚落也是正常。
3杨姐姐命人准备好船,次日一早启程南下。
前两日都很顺利,不曾想第三天船夫从水里捞上来一个娃娃。
小孩儿约莫六七岁的样子,被发现时浮在一块木板上,不哭也不闹。
离船近时,也不求救。
被拉上来,也不说话。
我以前挺喜欢小孩的,因为从小家里的两个妹妹就很听话。
但是现在,刚被儿子捅了一刀,又遇见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实在是喜欢不上来。
况且这孩子,看着就不一般。
还是远着些的好。
只最初一眼,我就看出来他穿的是云锦。
这东西,寻常百姓不认识,乍一看也只以为是些素净雅淡的料子。
实际上能穿它的,基本都是权贵。
我寻思着,自己刚跟将军府划清了界限,如今只想赶紧回去照顾我那病重的老父亲,可不能再节外生枝。
就拉着福妞退回了船舱里。
杨姐姐虽然大大咧咧,但是跑江湖久了,看人也有几分准头,同样意识到这孩子来历不凡。
不过既是救上来了,便只让人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等到了地方往府衙一送,全当做了一桩善事。
到了下午,我实在憋的慌,就出来松松筋骨。
刚打开房门,往外走了几步,就看见这孩子坐在船舷边,面无表情的看着水面。
听见动静,他回头看了一眼,又转身继续放空。
我心里存着事儿,不欲多言,也找了一处远眺。
如此相安无事的过了后半程。
结果,两天后到了下船的时候,他却执意跟着我走。
4回到江南,才算是真正有了家的感觉。
京城的六年,好像只是做了一场梦。
梦醒时分,一切归位。
杨姐姐跟我一起回了家,没想到杨伯父也在。
自我父亲病重,他终究还是顾念着以往的情分,再次登门,只为了送兄弟最后一程。
因着有杨伯父从旁照看,家里一切还好。
只是父亲的身体沉疴难救,这些天全凭一口气硬撑着,就是为了等我回来。
他还不知道我和离的事情。
而我,也不打算告诉他。
六年了,即使在京城受到再多磋磨,我也不曾告诉过父亲。
寄往江南的信,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信中皆是我与夫君琴瑟和鸣。
我有孕了。
我生了一个男孩,他会成为将军府的嫡长孙,以后会是继承人。
父亲为我耗费的心血已经够多了,我只想让他知道我很好。
剩下的路,我想自己走。
毕竟当初这条路,就是我自己选的。
我永远记得,及笄之后,父亲慎重的问过了我的意愿。
然后才下定决心,费尽心机,几经辗转,最终勾连上了远在京城的将军府。
这中间,走了谁的关系,花了多少银钱,父亲从来没有瞒过我。
他将人情世故、生意往来,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教给我。
他明白这世道,女子艰难。
他也不止一次的与我说过,权贵官宦人家的后宅晦暗难明,不是个好去处。
我知道,他心中犹豫不决。
但我没有。
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那个时候的我,一心要让我的下一代,不再是商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确实成功了。
5父亲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几年,你在京城受苦了。
我鼻头一酸,眼眶泛红,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
爹爹说什么呢,我好着呢。
他笑着摇了摇头,那双眼睛好像已经看穿了一切。
要是在那边过的不开心,这次回来就不要再回去了。
父亲他果然是知道些什么的。
也是,我与那个人的事情在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几乎成为了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谈资。
父亲虽然身在江南,但是平常生意往来也会格外关注京城的消息,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我送回来的书信,不过是聊作慰藉罢了。
为父临走前,能再见你一面,已经很高兴了。
林管家在父亲的示意下递给我一个盒子,他双眼通红,嘴唇颤抖。
大小姐,你可算是回来了。
父亲的声音断断续续。
这些东西都是留给你的,包括祖宅。
你二妹和三妹的东西我已经交给她们了。
两个妹妹站在后面低声哭泣,屋子里的下人也跟着抹眼泪。
杨伯父和杨姐姐也是面露悲伤,神情难过。
他们都知道,父亲这是在交代临终遗言。
爹后悔了,当年不该送你去···希望我的女儿,以后能健康快乐、平平安安的活着。
我一把抓住父亲的手,跪倒在床榻旁边,眼泪夺眶而出。
都是女儿不好,让父亲挂心。
是女儿不孝,不能承欢膝下。
这是你的孩子吗?长得可真好,真像你小时候。
顺着父亲的目光看过去,正是跟我回家的那个小男孩。
小孩儿闻言上前几步,站到了我的身后。
看到这一幕,父亲笑了。
如此,我就放心了。
你娘亲来接我了。
我还没来得及解释,他就闭上了眼睛。
一时间,屋内众人嚎啕大哭。
我哆哆嗦嗦的伸出手去试探,父亲已然没有了呼吸。
我没有再哭,而是为他理了理头发。
他一向,是个喜欢整洁的人。
也是直到这一刻,我才注意到了其他细节。
6父亲以前有些胖胖的,曾经我还开玩笑说幸好女儿不像爹。
如今他瘦了许多,整个人躺在床上显得空落落的。
房间里充斥着浓浓的汤药味道。
他脸上的皱纹变多了。
胡须和头发也都夹杂着白色。
他的面容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
只是我知道,他再也不会醒过来了。
那个曾经为我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的人,终究是不在了。
有那么一瞬间,我有些后悔。
如果当初没有选择进京,现在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只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因为过去无法挽回。
而我的任务,是过好当下。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不能再让他走的不安心。
在两个妹妹的协助之下,我很快接手了家里的事情。
手上有钱,心里不慌。
报丧、停灵、出殡,每一个流程都处理得很好。
父亲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姐妹,孝子自然就是我。
倒是有几房远亲凑上来,说愿意过继一个儿子给我父亲。
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是觉得父亲不在了,又只留下三个女儿,林府家大业大,想来分一杯羹。
我自然不会让他们如愿。
靠着从杨伯父那里借来的人手,扯着将军府的大旗,这些人很快就被弹压了下去。
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天,就有人来寻那小男孩。
府上的下人都以为他是我儿子,自然将事情报到了我这里。
7我先去见了来人,那人外表看着憨厚,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应当是连夜赶路所致,身形倒是比杨伯父镖局里最厉害的好手还要健壮。
只是浑身上下都是军营里出来的气息,有些让人生厌。
因为这味儿我十分熟悉,好歹也在将军府待了几年,见过不少武将。
他一张口就要求见自家小公子,显然是已经明确了孩子在我府上。
我也没想瞒着,只是对他还留了几分戒心,让他稍候。
先带着小孩远远的看了一下,知道确实是他认识的人,才放他过去。
我并未参与两人的谈话,也觉得这件事应该到此为止了,他会跟他走。
早晚是要走的,萍水相逢而已,因此我连他的名字都没问过。
未曾想到了晚间,他还在。
就连来者,竟也堂而皇之的留了下来。
我当时一心扑在父亲的葬礼上,实在没心思关注他们。
爱留就留吧,我林家还养得起两个闲人。
谁知一直到葬礼结束,他们都没有要走的意思,倒像是住惯了的样子。
葬礼结束,家里有些下人们的心思就活泛起来了。
先前几天,借着杨伯父的威势,我还能顺顺当当压制着他们尽心做事。
如今事情结束,杨伯父自是要回去了。
我和离的事情只能瞒得了一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想来像这等八卦,很快就会有人将消息传回江南。
届时,自然会有不少人打上林家的主意。
8人常言,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击破的。
因此我果断做了决定,该辞退的辞退,该发卖的发卖,家里只留下一些忠心耿耿、办事妥帖的老人。
父亲后院里的那些姨娘,基本都愿意拿钱走人,最后只剩下了三妹妹的姨娘秋氏。
她是个老实的,和父亲也有些感情,再加上娘家那边已经没人了,实在无处可去。
其实她愿意留下来也没什么,只不过是好吃好喝的供着。
她待在府上,还方便三妹妹回府探望呢。
处理完府上的事情,我专门空了一天,准备去一趟万佛寺。
江南寺庙众多,万佛寺是其中最负盛名的。
父亲每年都给寺里捐香油钱,以前也常带我们姐妹来吃素斋。
当年我出嫁前,父亲就捐了一大笔香油钱,请寺里的高僧做了两盏长明灯。
如今故地重游,昔日场景历历在目,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父亲不在了,二妹妹和三妹妹也回了婆家。
终究,还是就剩下我自己。
幸好今日不是一个人来的,否则真是有些凄凉。
从马车上下来,小孩跟在我身后,一起走了进去。
去找了以前相熟的高僧,他也听说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施主节哀,林老爷一生积德行善,因果循环,来世自有福报。
我向他行了一礼。
有劳法师为我父亲做一场法事,再点一盏长明灯,劳烦跟母亲的放在一起。
9正事做完之后,一行人朝膳房走去。
万佛寺声名鼎沸,素斋也是江南一绝。
小孩和我坐一桌,他的侍卫和我的丫鬟小厮坐一桌。
他吃饭不快,很讲究,看得出来很有教养。
饭毕,一行人决定出去走走。
到了寺院后山,景色怡人,众人脚步渐缓。
我率先打破沉默。
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他犹豫了一下。
赵槿安。
姓赵啊,这可是国姓。
难道,是宗室子弟吗?他撇了撇嘴,难得的使起了一点小性子。
我以为你永远都不会主动问我呢!被猜中了,确实,如果不是他一直不走,我才不想了解他的身份。
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也是时候跟他谈谈了,毕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府上可能会有些不安稳。
如果他愿意离开,也算是少了一个麻烦。
如果不愿意,也能让他先有个心理准备。
我见过你,镇国大将军的前嫡长媳。
此话一出,吓了我一跳。
赵槿安啊,你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令尊大人是?赵元信。
哦,原来竟是安定亲王,当今同父同母的亲弟弟。
还好,不是别的王爷。
我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等等,安定亲王,这位可是一连克死三位王妃的神奇男子!名声与我一样,在京城算是家喻户晓!可是安定亲王不是代天子巡边去了吗?他的儿子怎会流落在外?看来其中隐情不浅啊。
是当今?还是?我不敢深想。
10赵槿安顿足,直视我的眼睛。
我以为,你会赶我走。
不知怎的,我似乎从他平静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难过。
但也只是一瞬间,他就恢复了正常,然后面无表情的继续往前走。
他只有六岁,整个人的情绪却比很多成年人还要冷静内敛,让人难以察觉。
不过想来也算正常,皇室中人,大多都是早熟多智的。
就像当今,以前是出了名的能忍,否则也不会熬到最后,成功上位。
亦如安定亲王,从年少起就扮演有勇无谋的皇子,因其一贯直言不讳而备受先皇信任。
直到那场惊骇全国的夺嫡事变,这两人脱颖而出,成为最大赢家,不知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才算是掉了马甲。
若是在不知道他的身份之前,我可能还真干得出来赶客这种事。
现在嘛,我就是想,也不敢啊!您要不要回头看看,自己身后都站了谁?安定亲王,皇上,太后,他们哪一个是我惹得起的?听说王爷命格克妻,子嗣艰难,时至今日也只有一个儿子。
你可是太后娘娘的命根子啊!也不知是谁不要命了,居然敢在老虎头上拔毛。
我深呼吸一口气,跟了上去。
世子何出此言?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我是个麻烦。
而你,看着就是个不喜欢麻烦的。
嚯,小小年纪,还挺有自知之明啊!父亲奉旨巡边,我不能同去,只能留在京城。
等等,这怎么听起来有点质子的感觉啊?不是说当今与安定亲王兄弟情深的吗?我不敢随便搭话,只能在心里吐槽。
说来可笑,我进宫探望皇祖母,傍晚回府的路上居然被当街劫持,光天化日,天子脚下,匪徒好生猖狂。
您确定这事儿不是当今的手笔?我表示有一点点怀疑。
兄弟阋墙什么的,话本里可都写烂了。
11不是皇伯父,定是有小人从中作梗,妄图挑拨他和父亲的关系。
虽然走在前面,但是他好像能听到我的心声。
哦,这就有点意思了。
能把他运出京城,说明这伙人是有点本事的。
但是没有直接杀了,应该是留着人还有用,也不知一路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设想一下,若是被他们得了手,说不定还真能让皇上和王爷之间的关系产生一道裂缝。
毕竟是安定亲王唯一的儿子,一旦出了事,他很可能就后继无人了。
到时难保不会有人想方设法将这口黑锅扣到皇帝身上,毕竟,谁想要一个手握兵权的兄弟繁衍子嗣呢!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不会让幕后之人得逞的。
赵槿安终于停下了脚步。
我试探性的开口询问。
世子住我家会不会不太安全?您就走吧,我这小庙可容不下您这尊大佛。
万一幕后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派人来江南痛下杀手,到时说不定连我也得跟着遭殃。
我可还没活够呢!你还是想赶我走?他明显有些气闷。
没有没有,我真的只是为了您和我的生命安全考虑,毕竟,我家的下人,武力值可不怎么样。
放心,你家前后左右,早就已经都是我的人了。
行行行,你人多,你厉害,你说了算。
可是江南这么大,世子为什么非要住我家?因为本世子喜欢。
12接下来,正如我所料,江南表面的平静只维持了短短十二天。
我与镇国大将军嫡长子孙耀祖和离的事情,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江南。
这消息就像落进油锅里的一滴水,引起了剧烈的震动。
一时之间,就连我出门,都有人指指点点。
还好在这消息传来之前,我紧赶慢赶,总算是把林家所有的商铺、田庄以及各色生意都经手了一遍。
虽然当了六年的京城太太,但是这老本行就像是骨血里的东西,从不曾磨灭。
该换人的换人,该出售的出售,父亲以前就教过我,只有抓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做生意,可以容许下面的人有些小心思,但是必须得在掌控之中。
因为生意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交换,所以绝不能贪心,贪心往往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随之而来的,还有我那前夫大婚续娶的消息。
新娘子是前宰相李文山的孙女李兰芷,芳年二十二岁。
要说这位小姐,那可真是书香清流世家的大家闺秀。
年少时期也曾引得京城很多公子心仪,就是其人有些时运不济罢了。
李家祖籍江南,后搬至京城。
世家大族,枝繁叶茂,祖上曾经出过三个状元。
时至今日,也还有一些族人在朝为官。
李文山在先皇后期,可能是不想参与储位之争,选择了致仕归家。
没成想生了一场病,没多久就去世了。
其子丁忧,守孝三年。
然而刚出孝没多久,李兰芷的祖母病重,又接着守了三年。
前前后后耽搁下来,她就成了大龄未嫁的老姑娘。
不知多少达官贵族人家的夫人,宴会上提起她都是唏嘘不已。
没想到最后居然花落将军府。
真是让人意外啊!看来我那前公公由武转文的心思已经彻底不打算遮掩了!也是,本朝历经开国三代,如今隐隐有些重文轻武的趋势,多少武官挖空了心思也想站到文官的队伍里。
13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缺钱,就看上了我家。
如今想换一条路走,就看上了李家。
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利益至上啊!就是不知道,这般的大家闺秀,是否能让我那婆婆满意。
想当初我嫁过去,这老婆子明里暗里不知使了多少绊子。
其实当年两家结亲之前,她打从心底里就是瞧不上我的。
在她看来,我一个商人之女,如何配得上她出身将门、身份贵重的嫡子。
奈何将军府在储位之争时站错了队,急需大笔银钱向当今投诚。
彼时,镇国将军府表面看着光鲜亮丽,实则内里已经在之前的站队时掏空了。
于是,他们就把目光转向了江南。
而我,江南巨富林家的长女,就是在那个时候入了他们的眼,成了那个待宰的羔羊。
他们图钱,我们图名,经中间人介绍之后,两家人一拍即合。
当初进京时,我的十里红妆从南门入,一路赚足了羡慕的眼神。
婚后,即使拿了我林家百万白银,婆婆也从来不给我好脸色。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