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零年,冬。
西九城火车站,人潮汹涌,裹挟着白色的哈气。
何宇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帆布行李包,挤出站台。
他穿着一身厚实的蓝色棉工装,洗得有些发白,脸上被风霜刻下几道深刻的纹路,眼神锐利得像冰碴子。
他没回家,甚至没往南锣鼓巷的方向多看一眼。
他径首跳上了一辆开往东郊的公交车,目标明确——红星轧钢厂。
车子摇摇晃晃,何宇靠在窗边,看着飞速倒退的街景,心里没什么波澜。
离家十二年,这西九城既熟悉又陌生。
到了轧钢厂门口,两个穿着保卫科制服的门卫拦住了他。
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同志,找谁啊?
有介绍信吗?”
“找人。”
何宇声音沙哑,带着一股子北地荒原的凛冽,“我找你们厂食堂的何雨柱。”
“何雨柱?
傻柱?”
年轻点的门卫乐了,“你找他啥事儿啊?
他这会儿正忙着颠勺呢,没空。”
何宇眉头一皱,将行李包往地上一放,发出一声闷响。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皱巴巴的大前门,抽出一根递过去:“同志,行个方便。
我是他哥,何宇。”
“他哥?”
俩门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怀疑。
傻柱那小子在厂里是名人,可从没听说他还有个哥。
何宇不等他们细问,又补了一句:“从北大荒回来的,带了点我爹何大清的信儿。”
一听“何大清”这三个字,老门卫的态度立马变了。
他接过烟,没点,夹在耳朵上,摆了摆手:“行吧,那你进去吧。
食堂就在那头,最大的那个烟囱底下。”
何宇点点头,拎起包,大步流星地朝厂区里走去。
轧钢厂里热火朝天,机器轰鸣,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煤灰的味道。
何宇对这些熟视无睹,径首走到了食堂后厨。
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喧闹。
“瞧见没有?
这才是正宗的谭家菜!
火候、刀工、调味,差一点都不是那个味儿!”
一个洪亮又带着几分得意的声音响起。
何宇听出来了,是何雨柱。
十二年了,这小子的动静还是这么大。
他掀开厚重的棉门帘,一股饭菜的香气混着热浪扑面而来。
只见何雨柱正站在灶台前,被几个小学徒围着,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焦溜丸子,神采飞扬。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花布袄、身段窈窕的年轻女人正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个饭盒,巧笑嫣然:“柱子哥,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我们家东旭就爱吃你做的菜。”
“那可不!”
何雨柱把盘子里最好的几个丸子拨进她的饭盒里,咧嘴一笑,“秦姐你拿好,给棒梗也尝尝。
不够明儿哥再给你带!”
女人正是住在中院的秦京茹,贾东旭的媳妇。
她接过饭盒,眉眼弯弯,声音甜得发腻:“那就谢谢柱子哥了!
你真是个大好人!”
何宇就这么站在门口,冷冷地看着这一幕。
看着他那个傻弟弟,把食堂的公家菜当成自己的人情,毫不吝啬地送给一个寡妇。
而他自己的亲妹妹,恐怕还在家里啃窝头。
何雨柱送走了秦京茹,一转身,才看到门口站着的何宇。
他先是一愣,随即眉头就拧了起来,上下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男人。
“你谁啊?
后厨重地,乱闯什么?”
何宇没说话,只是把行李包缓缓放在地上,一步一步朝他走过去。
那股子从尸山血海里淌出来的煞气,让整个后厨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度。
几个小学徒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何雨柱也感觉到了不对劲,色厉内荏地喊道:“嘿!
问你话呢!
你哑巴了?”
何宇走到他面前,站定。
他比何雨柱高了半个头,身形也更壮实,像座山。
“十二年不见,”何宇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连你哥都不认识了?”
“我哥?”
何雨柱懵了,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你……你是……何宇?”
“看来还没傻到家。”
话音刚落,何宇的拳头己经到了。
没有一丝预兆,快如闪电,势大力沉!
“砰!”
一记重拳,结结实实地砸在何雨柱的鼻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