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被困闺中,却未曾慌乱。
她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复盘诗会当日的情景。
突然,她想起诗会中途,自己曾被一名丫鬟故意撞了一下,当时并未在意,如今想来,那丫鬟的举动十分可疑。
叶澜唤来绿竹,低声吩咐道:“你想办法出府,去诗会举办之地附近,打听那个撞我的丫鬟,务必找到她的下落。”
绿竹领命,乔装打扮后悄悄出了叶府。
与此同时,萧逸尘在宫中为叶澜据理力争,与林贵妃一派激烈交锋。
他暗中安排心腹,收集林贵妃陷害叶澜的证据,试图从根源上击破这场阴谋。
绿竹在京城街巷中奔波数日,终于打听到那丫鬟的踪迹。
原来,她是叶柔身边的人,在事发后便躲进了一处偏僻的小院。
绿竹不动声色地潜伏观察,掌握了她与叶柔暗中联络的证据。
叶澜拿到证据后,心中有了底气。
她通过秘密渠道将证据传给萧逸尘,萧逸尘立刻面见皇帝,将林贵妃和叶柔的阴谋一一揭露。
皇帝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下令严查此事。
林贵妃和叶柔得知事情败露,惊恐万分。
林贵妃试图在皇帝面前狡辩,但铁证如山,她的谎言不攻自破。
叶柔吓得瘫倒在地,后悔不己。
随着调查的深入,林贵妃多年来结党营私、干预朝政的罪行也被一一挖出。
皇帝盛怒之下,下令严惩林贵妃及其党羽,叶家的冤屈得以昭雪。
叶澜解除禁足,走出房门,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预示着新的开始。
叶崇山看着历经磨难却愈发坚强的女儿,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澜儿,多亏有你,叶家才能渡过这次难关。”
经此一役,萧逸尘对叶澜的感情愈发深厚,他深知叶澜不仅是他政治上的得力助手,更是他心灵的知己。
而叶澜也在这场风波中,更加坚定了与萧逸尘携手共进的决心。
然而,朝堂局势依旧复杂多变,新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但叶澜和萧逸尘毫不畏惧,他们相互扶持,准备迎接未来的风雨,为了共同的目标——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家族的荣耀,继续前行 。
林贵妃倒台后,朝堂势力重新洗牌。
萧逸尘因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的果敢与智慧,赢得了皇帝更多的信任与倚重。
叶澜也凭借一己之力,为叶家挽回声誉,在京城贵女圈和世家大族中威望大增。
但萧逸尘和叶澜清楚,权力更迭后的朝堂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那些曾经依附林贵妃的势力虽被打压,却仍有残余势力在暗中蛰伏,企图伺机反扑。
为了稳固朝政,萧逸尘决定进行一系列改革,削弱世家大族过度集中的权力,平衡各方势力。
叶澜全力支持萧逸尘的决策,凭借自己在世家圈子里的人脉和影响力,为萧逸尘争取到了部分世家的支持。
然而,改革触动了一些老牌世家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对萧逸尘发难。
为首的是兵部尚书周严,他在朝堂上言辞激烈地指责萧逸尘的改革是“离经叛道,动摇国本”,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面对这些反对声浪,萧逸尘并未退缩。
叶澜为他出谋划策,建议他先从民生问题入手,通过推行一些惠民政策,赢得百姓的支持与拥护,以此来增强改革的民意基础。
萧逸尘采纳了叶澜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等政策。
一时间,百姓安居乐业,对太子的赞誉之声传遍大街小巷。
那些反对改革的世家在民意的压力下,不得不暂时收敛。
与此同时,叶澜在京城发起了一场文化盛会,邀请各地的文人墨客、世家子弟齐聚一堂。
在盛会上,叶澜巧妙地宣扬了改革的理念和好处,让许多年轻一代的世家子弟对改革有了新的认识,逐渐转变态度,开始支持萧逸尘。
然而,周严等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恶毒的计谋。
他们买通了一名刺客,企图在萧逸尘出宫巡视时行刺,以此来破坏改革的进程。
萧逸尘出宫的日子日益临近,危险也在一步步逼近。
叶澜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她暗中加派人手保护萧逸尘,同时命人调查京城中的可疑人员。
在叶澜的努力下,刺客的行踪终于被发现 。